趙光義成竹在胸的道:“朕自然不會虧待百姓。此事朕已考慮過,就將這些北漢遺民遷往汴梁。一來可使東京愈發繁華,二來也可防止他們割據晉陽繼續與朕為敵,豈非一舉兩得?”
雲子霄見趙光義說得如此篤定,知道再勸無益,隻得道:“既然官家已深謀遠慮,那微臣沒有異議,隻是還望官家先將百姓遷出再行毀城,不要讓無辜的百姓枉死。”
趙光義笑道:“這是自然,不然朕早已下令屠城了!”
雲子霄微微鬆了口氣,道:“官家仁慈,是微臣多慮了。”
趙光義擺了擺手,道:“雲通判,你這幾日很辛苦,朕也有些累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雲子霄深施一禮,道:“謝官家!微臣告退。”他說著倒退出了大帳,將帳簾合實,抬頭望向巍峨雄偉的晉陽城,心中莫名湧現出一股淒楚與無奈。
夥房邊,許多火頭兵正圍著篝火,彼此閒談著。其中一個年輕的士兵,小聲對眾人道:“弟兄們,你們聽說了嗎?明日我們就要開跋了,官家欲征伐遼國,直搗燕雲十六州!”
一個歲數大了一些的士兵,歎口氣道,“唉,你說的是真的嗎?趙官家這次帶兵親征北漢,一打就是好幾個月,官家離開京城這麼久,也不是個事兒吧!如今北漢皇上已經投降,他為何還要繼續北伐?”
旁邊一個瘦弱的士兵,抱怨道:“官家這是想打仗,想瘋了吧!照這種打法任誰都受不住!彆說那些衝鋒陷陣的弟兄們,就是咱們這些做飯的也熬不下去了!本想著這次打完仗,領了賞錢,就和我那小娘子成親呢,看來這下一時半會兒是回不去嘍!”
雲子霄這時剛好從此處經過,幾人的談話一字不落的落入他的耳中。他信步走到幾人身邊,問道:“諸位,北伐遼國的消息是軍中絕密,除了官家和少數幾個要員外,絕不會再有旁人知曉,你們是從何處得來的消息?”
眾人被雲子霄問的有些發慌,都看向那個年輕士兵,紛紛道:“是啊,你到底是聽誰說的,此事當真嗎?”
年輕士兵忙解釋道:“方才武功郡王嫌軍中夥食不好,特意派人吩咐夥房給他開個小灶。當時你們都在乾活,就我一個人閒著無事,就給千歲送酒菜去了。可我聽千歲正在帳中與人議事,就沒敢進去,所以恰巧在門外聽到北伐遼國的事。”
雲子霄見他不像是在扯謊,微微頷首,繼續問道:“那你是否聽清,在帳中和千歲議事的是哪位大人?”
年輕士兵撓撓頭,努力的回憶了半天,最終還是搖搖頭,為難的道:“大人,與千歲議事的好像是殿前都虞侯崔翰大人,和天雄軍節度使劉文昌大人。不過我一個小小的火頭兵,許多大人我都不認識,所以隻是猜測而已,當不得真!”
雲子霄眉頭微蹙,陷入了沉思。他莫名覺得似乎哪裡有些不對,但究竟哪裡有問題,卻又偏偏說不出來。他負手而立,沉思許久,才道:“本官隻是隨便問問,至於千歲到底與誰議事,不是我們該管的,告辭了。”他說完再次凝望晉陽城一眼,悵然走向自己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