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子霄在馬上朝趙光義一抱拳,道:“官家,微臣那日去幽州搬兵回來的路上,因單槍匹馬,不慎為被遼軍所擄,若非微臣急中生智,隻怕早已沒有性命回來見官家了。”
宇文延懿和呼延讚都收起了兵刃,閃在道路兩旁,他們身後的宋軍也自動自覺的讓出一條路來。雲子霄見狀策馬來到趙光義麵前,隨即翻身下馬,道:“官家,那日一彆後,您是否安然無恙?”
趙光義微微歎息,道:“那日敗退高粱河,朕受了三處箭傷,所幸並未致命。後一路趕往涿州,幸遇三位年輕俠士相救,才免被遼人擒住。直到遇見楊老將軍等人,總算死中得活。”
雲子霄略一思忖問道:“官家,大軍中可有人知道您還活著?”
趙光義微微一怔,隨後道:“不知!”
雲子霄憂心忡忡的道:“官家,萬一京城百官誤以為您已晏駕,另立彆人做了新君,您此刻再貿然返回東京,豈非凶多吉少?”
趙光義聞言一驚,隨即又歎口氣,道:“朕這幾日傷痛難忍,無心顧及其它,竟一時將此事忽略了,不如就勞煩雲通判先行回京,將朕即將回京的消息告知眾臣。”
雲子霄一拱手,當即上了馬背,“官家放心,微臣這就去!”說著一提韁繩,駿馬一聲長嘶,仿佛一支離弦利箭直衝向前方的汴梁城。
趙光義望著雲子霄遠去的背影,命令道:“諸位,雲通判回來前,隊伍暫時在此待命。若京中有人敢趁機謀亂,你們便隨朕殺入城中,將亂臣賊子一網打儘!”
眾將士齊聲道:“官家放心,我等誓死保衛官家!”
眾人等了許久,大道儘頭才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雲子霄策馬返回,一向從容的臉上,此時帶著一絲焦慮。宋軍將士見狀,忙紛紛讓出一條道來,雲子霄徑直來到趙光義麵前。
趙光義急切的問道:“雲通判,京中如何?”
雲子霄喜憂參半的道:“自那日官家失蹤後,大軍曾在高粱河一帶遍尋無果,朝中百官接到通報,都以為官家已經晏駕了。以石守信為首的軍中眾將都擁立武功郡王為帝。隻是事出突然,登基大典尚未完備,不然武功郡王早已榮登大寶。”
趙光義眉頭緊蹙,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終還是發生了。他沉聲問道:“皇侄聽聞朕還活著,可還要一意孤行,登基為帝嗎?”
雲子霄笑著搖頭道:“不,武功郡王聽聞官家尚在人世,當即便取消了登基大典,並準備帶領文武百官隨時恭候聖駕回京。”
趙光義微微鬆了口氣,但他緊皺的眉頭,並沒有因此鬆開,而是皺得越發緊了,暗道,“趙德昭若是一心爭奪皇位,朕還不至如此憂心,大不了用計除了他,以防後患。可他如此能屈能伸,是個能成大事之人,反倒是朕的一塊心病。”
雲子霄似乎看透了趙光義內心所思,隻微微一笑,不再多說什麼。楊業見趙光義並未下令,忙駁轉馬頭,問道:“官家,我們是否繼續前進?”
趙光義聞言回過神來,朝前方一揮手,“楊老將軍,皇侄和百官還在東京等著朕呢,隨朕回京!”楊業應了一聲,帶著將士們緊隨其後,慢慢的向東京進發。
幽州之戰雖然大敗,但所有人的心情此刻卻是放鬆的,至少持續了數月的大戰終於結束了,天下又恢複了原有的平靜。唯有趙光義的內心卻如頭頂這片陰鬱的天空,烏雲密布、欲雨還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