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王欽若離開瓊林閣,呂蒙正等新科進士也都識趣的告了退,一場熱鬨的瓊林宴頃刻隻剩下趙光義與萬劍鋒。趙光義的心情多少有點不悅,凝望著萬劍鋒,沉聲道:“萬少俠,瞿越那邊發生何事了?侯仁寶至今仍未攻下古螺城嗎?”
萬劍鋒苦笑,道:“官家,您還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啊!侯大人早就戰死在支棱江畔,寇大人也被他們擒了,中路大軍儘數陣亡。東路軍的劉大人,現在被困花步城,性命危在旦夕。至於西路軍的陳大人嘛,本少俠自從到了瞿越就沒見過他人,甚至沒見他往其他兩路軍中發過戰報,所以他是生是死本少俠便不清楚了。”
趙光義以為憑借三路大軍,即使無法在幾個月內拿下瞿越,至少鬥個旗鼓相當不在話下,哪料竟會落得如此下場。直到此刻聞聽萬劍鋒奏報,他才徹底清楚了黎桓的實力,大感追悔莫及,“唉,朕隻當侯仁寶坐鎮邕州那麼久,又信誓旦旦的說有破敵之策,必能生擒黎桓、蕩平瞿越,不料竟這般無用!眼下黎桓接連得勝,勢必野心膨脹,意圖吞並南方,這可如何是好?”
萬劍鋒道:“官家,如今想對付瞿越,無外乎兩條路。一條,是派朝中猛將前去討伐,沒準死上個十萬人八萬人的,真能殺了黎桓。另一條,是派能說會道的文臣前去議和,說到底大宋強,瞿越弱,想必黎桓腦子應該比較靈光,不會獅子大開口,提太多無理要求的。”
趙光義思忖一下,道:“萬少俠,如今北方的遼國、西方的黨項對大宋俱是虎視眈眈。朕若是派出的兵馬太少,定然無法剿滅瞿越,可一旦朕派出的人馬太多,西北兩方便會趁機出兵,意圖入主中原。故此,朕認為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議和,至於這使臣嘛……”
原本趙光義是想在新科進士中挑出合適的人選,代表大宋出使瞿越的。可他念及本科的前三甲全是萬劍鋒的故交,倘若讓他們立下這等奇功,回朝後勢必因功官居高位。那樣萬劍鋒便有可能憑借私人交情,乾涉到大宋的朝政,進而對自己的帝位造成威脅,故而一時有些說不下了。
萬劍鋒見他遲疑,有點焦急道:“官家,使臣到底是誰呀?”
趙光義沉吟片刻,笑道:“萬少俠,你聰明伶俐、交遊廣闊,不如這使臣的人選就由你來定吧。你放心,隻要是你認為合適的,隻管帶到朕的禦書房來,不論是誰朕都必定委以重任。”
萬劍鋒匪夷所思的望了趙光義半天,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納罕道,“本少俠救過他一命不假,可也不至於信任我到這種地步吧?聽講史先生說的那些故事中,哪次挑選使臣不是皇帝慎之又慎親自聖裁,怎麼到我這完全變了!不會是皇帝老兒喝多了,稀裡糊塗的和本少俠開玩笑呢吧?”
趙光義一擺手,道:“萬少俠,你要沒什麼事,就去挑選使者吧。朕有點累了,不多留你了,咱們改日再會。”
萬劍鋒不敢違逆聖意,隻得抱了抱拳,轉身離開瓊林苑。他此刻腦中十分迷糊,仿佛連乾了十幾壇烈酒似的,一邊晃晃蕩蕩的向汴河大街漫步,一邊低頭琢磨趙光義此舉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