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多了起來?這是要鬨蝗災的節奏?!
此時張牧不停的惡想前世所學的那點曆史知識。
曆史上,貞觀二年,也就是李老二上位的第二年六月,長安地區大旱,隨即出現了蝗災,大量的莊稼被蝗蟲啃食一空。
按照曆史的走勢來看,那明年的夏天就是蝗災爆發期。
蝗蟲這玩意看著無足輕重,三歲孩童都能捏死。可是架不住人家基因好,繁殖快。
根據後世有關磚家研究發現,在水位下降、空氣乾燥、土壤堅硬的環境下,蝗蟲的產卵量可以達到每平方米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有50-80粒卵。也就是說,蝗蟲在乾旱的環境下,每平方米可有20-40萬粒卵,而且成活率較高。
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數據。一旦蝗災爆發,莊稼將遭到滅頂之災。因古代沒有農藥,蝗災在短時間內難以遏製,蝗災高峰時,飛蟲遮天蔽日,空中到處都是蝗蟲,青苗儘毀,寸草不生。百姓不敢出門,道路上到處可見蝗蟲綠色的血液,十分可怕。而蝗災過後,田間顆粒無收,接下來將麵臨饑餓和恐慌,是封建社會極大的不穩定因素,甚至會因此爆發農民起義,例如明朝末年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和蝗災也有關係。
想到這個張牧哪裡還會管小豬仔,直接往田間趕去。
看到張牧慌裡慌張的往田間趕去,任空英,錢沒有,大聰明,小聰明也趕緊跟著。
到了田間,張牧看著路邊草地裡活蹦亂跳的蝗蟲飛來飛去,眉頭不禁一皺。
張牧在後世也是農村人,也下過地,乾過活,放過羊,在後世田間想抓個蝗蟲雖然不難,可是絕對沒有這麼多。
而現在呢,雖然還沒形成蝗災,可是數量明顯比後世多了不少。
看到任空英趕了過來,張牧疑惑的問道:
“英叔,你年紀大見多識廣,你說說看,去年此時的蝗蟲有沒有這麼多?”
聽到張牧這話,任空英不假思索的說道:
“沒有,絕對沒有這麼多。你還彆說,大家平日裡忙的暈頭轉向,誰也沒時間留心這事。現在經過大聰明這麼一提,這才發現今年的蝗蟲確實比去年此時多了許多。”
張牧:“………………”
實錘了,這就是蝗災的前兆,曆史沒有因為自己這個蝴蝶翅膀效應而發生改變,明年春暖花開後,整個關中先是大旱,然後再是蝗災。
民以食為天,有災害,首先就是吃飯問題。那些達官顯貴家中都有餘糧,自然是不會餓肚子。可是平民百姓呢?他們家中哪裡有餘糧?到時候少不得為了點糧食要賣兒賣女。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些發國難財的奸商。這種畜生曆朝曆代都有,以後也不會絕種。
他們仗著口袋裡有錢,就開始投機倒把,囤貨積奇,把糧食炒出天價。
俗話說的好,倉中有糧,心中不慌,得買糧。
想到這,張牧就衝錢沒有說道:
“老錢,你聽好了,記住我接下來說的每一句話。明天你到我府中拉銅錢過來交給英叔,不間斷的拉,越多越好。”
“小牧,跟你說了不用。這段時間白糖店鋪收入不少銅錢,估摸著幾萬貫總是有的。你想辦什麼事?這總夠了吧?”
“不夠,我要買糧食,越多越好。明天你先把白糖店鋪的錢拉過來,然後再到我府中拉。”
張牧說完就衝任空英說道:
“英叔,明天老錢糧食拉到後,你就開始買糧食。粗糧細糧都買,不要挑,能吃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