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文武百官走後,張牧看著隻有劉大嫂一人在家,自己身為男子再待下去很是不妥,也就走了出去。
張牧帶著任空英沿著鎮中的水泥路慢慢的往田地一邊走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此時張牧注意到路邊的草叢裡有不少蚱蜢,就問著任空英說道:
“英叔,這蝗蟲是一直這麼多還是最近才有?”
“小牧,你不說叔差點忘了。自從去年發現蝗蟲比以前多,叔就一直盯著這事。雖然現在蝗蟲和去年差不多沒有增加,可是和往年相比,還是多了不少。去年臨近冬天,草木枯乾,蝗蟲沒法存活,不用擔心?可是現在不同,現在是春天,天氣會越來越熱,而且萬物複蘇,草木長開,蝗蟲會越來越多。再這麼下去,很可能會出大事。”
張牧:“……………”
“英叔,我們收購的糧食一定保管好,萬萬不能有差池。萬一真有災害過來,一碗飯就能救一條人命。”
“小牧,你放心,我們莊稼人如何能不懂糧食的重要性。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沒有蝗災,那些糧食,我們全鎮人吃十年都吃不完,一直放在倉庫裡會爛的。”
“無妨,等到今年小麥收上來,如果沒有災害,那些糧食都拿出來釀酒。”
聽到張牧這話,任空英大吃一驚。
“小牧,萬萬不可。前幾年戰亂,大家都吃不飽飯,太上皇曾下令,不得大規模釀酒。如果你一下子拿那麼多糧食出來釀酒,少不得要被彈劾。”
聽到任空英這話,張牧不以為然的一邊往前走一邊說道:
“那就免費送,免費送給附近的村民,直到送完為止。”
任空英:“…………”
有錢真任性。
接下來一段時間,張牧天天到五俠鎮指點村民種白疊子。這可是新品種,沒人種過。
作為後世標準的八零後,張牧哪裡會沒種過棉花?
對於棉花的種植,張牧門清。
在後世,雖然後來棉花都集中在新疆種植。可是剛開始隨著國人口糧問題解決,東部有那麼一段時間大力推廣經濟作物的種植。棉花就是其中之一,張牧家裡種過。
等棉花種植完畢,張牧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這天,張牧閒來無事到城外晃悠。
北方和南方不一樣,北方隻要到了冬天,到處光禿禿,一點綠葉也看不到。
此時正是春季,萬物複蘇,熬了一冬天的枯燥乏味日子,終於迎來了綠油油的冬天,張牧心情大好。
就在張牧詩意大發準備抄一首唐詩出來裝逼之際,突然發現前麵迎麵走來一群衣衫襤褸,麵黃肌瘦,骨瘦如柴的乞丐。
看到這,張牧愣住了。
大唐還是窮啊,雖然李老二現在的日子越來越紅火,可是百姓還是窮的一比吊糟。
等那幫乞丐走到張牧麵前時,張牧這才仔細的看著這幫人。
有男有女,有年紀大的,有年紀輕的,還有五六歲的小孩子。人數可不少,總有好幾百。
不得不說,這幫乞丐真敬業,連乞討都是拖家帶口的。
看著一幫乞丐從自己麵前走過,連招呼都沒打,張牧不滿的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