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自歎弗如進先天(1 / 2)

帶著青山穿越 漆黑血海 6465 字 11個月前

() 江湖廟堂,街頭巷尾,處處流傳李天生的傳說。

我是路人甲:據說,這李仙君當年單人獨鶴,憑虛禦風,登臨華山絕巔,憑一己之力,壓服如今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五絕”,武功之高,難以揣測,實在令人豔羨。

絡腮胡的路人乙:當年,那位李仙君藝高人膽大,幾年間,數次乘鶴北上,獨闖舊金中都,轉戰各地,不辭奔波勞苦,斬殺十幾位金賊重臣,導致金皇徹夜難安,無暇南顧,實在快慰。

勾欄瓦肆,說書場

年過半百,卻精神矍鑠的說書人,登上演台。

啪!

醒木一拍,聽眾一坐。

“天下五絕並一仙,各有千秋非等閒。

為國利民仙鶴行,還看世間…

啪!

李青山!”

“好~~~!”

開場詞就這麼一說,引得群聲叫好,掌聲如雷,說書人立時,抖擻精神,醒目第三拍,開始表演:

“話說天下紛爭,百姓苦難,內有奸賊王道乾、吳曦通敵賣國,外有金賊欺壓,狼子野心,虎視眈眈,值此大宋內憂外患之際。

李仙君心中不忍,多年銷聲匿跡,隱姓埋名,藏於各地,伺機而動,殺金賊,誅漢奸,傳消息,薦良將,嫁禍蒙古,引發金蒙衝突,消耗金賊實力。

為我南宋迎來難得的喘息之機,招兵買馬,精兵強將,隻待萬事俱備時,東風起,開~~北伐。”

啪!

醒木震心神,讓聽的津津有味的瓦肆來客,跟靜電觸過似的,陡然一個激靈。

抿了口茶水,說書人興致大發,繼續眉飛色舞,手舞足蹈地演說:

“要說,這李仙君,最大的功績,就是隻身一人,深入金賊,那層層密密,戒備森嚴的皇宮,如入無人之境般。

穿山過石,繞廊攀岩,消無聲息地摸入那金狗頭子的老窩,旋即,一刀……哢嚓!頓時,天亮了大半,密布的陰雲消散。”

……

就在說書人口若懸河,唾沫橫風的時,江湖上的年輕一輩趕緊似的,蜂擁向大青山,可惜,此行注定失望。

無數懷揣夢想的鹹魚和自持家世不凡、天資過人的“有為青年”,彙聚太湖,乘著小舟,望著忽然被大片濃霧籠罩,若隱若現,絲毫靠近不得的大青山。

已經苦等三個月的點蒼派後起之秀李剛,憤恨地往湖裡啐了口唾沫,一身名門公子哥的形象,蕩然無存。

憤恨地瞅了一眼背後的大青山,不情不願地遙施一禮,頭也不回地帶著一幫小弟離開,他心中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繼承老爹的掌門之位,將點蒼派發揚光大,威震武林。

讓他兒子以後可以橫行無忌,想拜誰為師就拜誰,驕傲地說一聲:

我爹是李剛!

陸陸續續,愈來愈人多的人,或失望,或黯然,或憤恨的離去,不過都不敢似以前一樣,明目張膽地發泄自己的不滿,反而紛紛行禮,轉身遠去。

對於那位名滿天下的謫仙,他們欽佩其胸襟、氣度,敬仰其遠超一般宗師的武學造詣。

其為大宋的所作所為,值得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不管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哪怕隻是浮於表麵。

這是江湖自發形成的默契。

江湖不隻有恩怨情仇,不隻會打打殺殺,不隻有匹夫之勇,不隻有鋤強扶弱的俠道,還有救國救民、挽天之傾倒的大義。

江湖不是門派紛爭的方寸,還有放眼而望的天下。

對李天生敬禮,是感激他為江湖上的生動一課,為國所作的忠義。

雖然北伐戰爭中,李天生戲份不多,但所引發的兩次轟動,和之前的謀劃,他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主角”作用。

為此,甚至有人喊出“人生天地,俯仰一世,當如謫仙,清風磊月,忠肝義膽”的口號。

不過,這群沒有經曆江湖這個大鍋多少熬煮的年輕一代,還沒有被歲月這把增肥刀變成油膩大叔,一個個理想遠大,誌向高遠,有著一股子不服輸的衝勁。

拜師的失敗,不僅沒消磨其銳氣,反倒激發了其血性,一個個刻苦習武,開始在江湖上行俠仗義。

有些激進和高瞻遠矚的,更是糾結一幫誌同道合之徒,察覺到蒙古人的威脅,不遠千裡,奔赴大漠。

在草原,一個叫梳碧湖的地方,做了一段時間的“砍柴人”。

東海,桃花島

聽聞徒弟陳玄風帶回來的消息,黃藥師放下與對麵一個美婦人對弈的棋子,起身、走到一旁,盯著院中一株極力釋放生命力的桃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