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千裡尋醫故交會(1 / 2)

帶著青山穿越 漆黑血海 6736 字 11個月前

() 太湖,大青山

李天生動筷,將一塊看起來,香辣可口的筍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似是感應到什麼,忽然一笑,“聰明果決,甚好!孺子可教!”

事實正如楊康所料。

雖是短暫的相處,但楊康將兩人之間的尺度把握的恰到好處,既不刻意獻媚,又不刻意親近,加上幾杯香茗,寥寥數語的交談,反倒讓人覺得舒服自在。

對於這點,李天生十分喜歡,也樂意贈其一份機緣,

與此同時,數日前,無錫

當初一路追捕楊康與穆念慈的官兵,曆經千辛萬苦,拖著精疲力儘、饑寒交迫的身體,回返後,整個官場和關注此事的江湖中人,都驚愕異常。

頓時掀起一陣議論熱潮。

“你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據說,有人殺了無錫知府,官府派人前去追剿,結果不僅沒抓著,反而丟了大臉,死了好幾百號人,慘嘍!”

“哼!那個大貪官,不是啥好人,死了最好,那位俠客能成功逃脫,真是謝天謝地。”

“噓!小聲點兒,你不要命了!”

“不知是那位江湖俠客經過,竟有膽子潛入官府,宰了那狗官,倒是令人敬佩。”

“拔手中刀劍,除不平之事,本就是江湖兒女應有之義,若是有幸結識那位俠士,我一定與其一起攜手闖江湖,殺儘天下狗官!”

……

畢竟,當初可是許多人看到,下湖乘舟出動的官兵,足有千人,連官船都有十幾艘。

結果,回來時,不僅人人都跟逃荒似的,手腳浮腫,不成人樣,而且還都大病一場。

更引人注目,震驚非常的是,活著歸來的人,竟然隻有三十餘人,其餘的人,儘皆喪生在太湖之中。

如此大案,無疑讓整個無錫官場,都掀起一場大地震。

最後,這件驚天大案,更是驚動上官,通過開封府尹,直達聖聽。

廟堂之中,關係錯綜複雜,早在龍椅上那位得知消息前,朝中文武百官就已經紛紛出手,抹平事端,做好了掃尾工作。

連楊康當初斬殺的那位大貪官,經過一番暗箱操作後,都被洗白成一個愛民如子、兩袖清風的大清官。

其貪墨的數萬兩真金白銀,不翼而飛,其歸處,自是不言而喻。

故而,在當今天子當場大發雷霆之怒時,除了與韓胄同時期的老臣,老神在在外,其餘半數以上的臣公,紛紛諫言,要求嚴懲楊康等一乾人等,更要求將出手傷及官兵的罪魁禍首,繩之以法。

“啟奏聖上,那群江湖野人,不懂禮數,仗著有幾分蠻力,行事全憑個人好惡,濫殺朝廷命官,置我大宋法度如無物。

如今更是猖狂至極,公然挑釁朝廷,阻礙官府執法,若不加以控製,殺一儆百,恐怕會助長那幫江湖匪徒的囂張氣焰,局麵一發不可收拾。”

“臣認為,王大人所言甚是有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江湖中人亦屬於我南宋百姓,卻遊離於法度之外,屢屢犯禁,無錫知府,高風亮節,卻慘遭殺害,數百名無辜官兵,慘遭毒手。

若是不加以嚴懲,殺雞儆猴,以儆效尤,恐會人人效仿,屆時怕會朝堂不穩,國本動搖,還請聖上早下定論。”

“啟奏聖上,臣聽聞那出手之人,乃是昔日於開禧北伐戰爭中,頗有功勞的李天生,在江湖中素有仙君之名,向來倨傲,自持功高,不將大宋官吏放在眼中,更是屢犯朝廷禁忌。

若是將其捉拿歸案,殺之以懾江湖,必能令那群無法無天之徒,心有忌憚,遵規守紀,彰聖之威。”

“臣附議!”

“臣附議!”

……

“夠了!都給朕閉嘴!”

宋寧宗從未像今日般,覺得朝堂上的群臣,是如此的不順眼,聲音是如此的不入耳。

手掌用力,重重地拍在龍椅的把手上,一股破天蓋地的壓力,頓時如狂風暴雨般,席卷朝堂,似一柄巨錘,重重地敲在百官心中。

這位步入老邁之年的帝王,自當年的北伐戰爭勝利後,脾氣就相對溫和,甚少有雷霆之怒的時候,近年來,更是一貫的慈愛。

對於底下人的行為,也是睜隻眼,閉隻眼,故作不知。

但這次突如其來的怒火,卻讓眾多知天命的老臣,回憶起北伐戰爭期間,完顏洪烈來訪的一幕。

當初這位大家一雄起,可真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帝王一怒,浮屍千裡,人頭滾滾”,所有與大金勾結的官員被殺的大半。

血腥場麵至今曆曆在目。

“陛下恕罪!”

“陛下恕罪!”

……

看著底下人戰戰兢兢的模樣,宋寧宗心底的怒火沒有半點熄滅的意思,當初被那混蛋支配的恐懼,再次爬上心頭。

那個過去,每年七月十五,神出鬼沒地出現在自己寢殿的身影,探囊取物能隨時取得他性命的混蛋。

那種無法言喻、日夜難眠的恐懼,沒想到,臨到老,還要再經曆一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