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
臨安,北宋時,屬兩浙路,原杭州。
北宋戰敗,宋人南渡,宋高宗重建南宋,於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升州為府,改杭臨安,作行在所。
紹興八年,即公元1138年,定都臨安。
該城依山傍水,內外河道縱橫,與大運河上下聯通,共構一個龐大的水運網絡。
地利之便,原身杭州的豐富積累,政策的傾向,大量官員和人口的湧入。
諸般因素合力,使得這座曆史古城,滿目繁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以禦街為中心,運河南北,晝夜買賣不停,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鐘鳴,早市即開。
人口逾過百萬,放眼而望,鱗鱗萬瓦,屋宇充滿;寸尺無空,巷陌壅塞。
文化繁盛,騷客士子儘薈萃;令行禁止,百官雲集顯神通。
成為繼開封後,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哪怕是開禧北伐大勝而歸,這座城市依舊是南宋都城所在。
與逐漸複蘇的開封、金人的舊府大都,南北中,上下呼應,形成三才鼎立的格局。
此時,燈火通明的臨安,夜市漸漸開啟,街上人流如織,人頭攢動,酒樓瓦肆,紅街歌坊,娛樂場所,喧囂熱鬨,男女交錯,人聲鼎沸。
坐落在整座城市,風水龍脈節點的南宋皇宮,迎來了一位闊彆已久的客人。
燈火燭照的宮殿,此刻空無一人,若大的居室,一老者一青年,相對而坐,略顯幾分空蕩。
兩人相顧無言,良久,隨著燭火一聲爆裂,方才打破沉默氛圍。
“你來了,多年未見,你還是老樣子,一點都未改變。”
老者邊說,邊將選好的茶葉,放入紫砂壺中,動作雖慢,且略顯青澀,但經年累月的修養、習慣,讓他一舉一動,都舉止規範,一板一眼,充滿上層貴族的嚴謹做派。
若是朝中大臣在此,定會大吃一驚,這親手煮茶的老者,便是當今天子,宋寧宗。
“你倒是老了不少,不過,沒有大金的威脅,看來,你過得滋潤不少。”
李天生端著一張青年臉,瞅著老者的滿頭華發,滄桑麵龐,圓潤肚腩,半是感慨,半是調笑:
“而且,這次竟然沒有嚇得大喊大叫,還屏退左右,看來你真變了不少!”
“沒你攪擾,日子自然是過的順心不少。”老者翻個白眼,毫不客氣地懟道,“而且,朕已經老了,看清了許多事情,你又有什麼資格,讓朕再失儀態,不過是一個放鶴的山裡人。
如今,時隔多年,你這廝,再次來到臨安,恐怕又是不事不登三寶殿吧?這次過來,又是何事?”
若是讓身邊的近侍、朝臣見到,宋帝這般做態,恐怕會心中一驚,嚇一大跳。
“閒來無事,看一看老朋友。”李天生嘴角微揚。
“嗬嗬!”
宋寧宗無師自通“嗬”字**,眼皮一翻,“信你才有鬼。”
“這世間真有長生?”宋寧宗緊接著,忽然問道。
“有!”李天生頷首,語氣肯定,但隨後幾句,又讓這位年紀老邁的皇帝,夢想幻滅。
“但我從未見過。”
“那你如何肯定會有?”
“因為……我信!”
李天生表情嚴肅,一字一頓,斬釘截鐵地說道。
其實,他還有話埋在嘴裡,沒說,腦海中,來自大青山的信息,解封的雖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讓他對修行有一個直觀了解。
彆的不提,但就先天圓滿的化神境,就有五百歲壽元,而他身上真切存在的三百壽數。
更是確切不移的證明。
雖不知,修行儘頭,是否真能長生,但李天生願意相信,前路光明,未來可期。
“嗬!”宋寧宗語氣不屑,顯然對李天生的話,一個字都不信,雙目嚴厲,眼底藏著幾分炙熱,盯著對方,不死心地問道。
“你是否得了長生?”
“勉強踏上這條路。”李天生老實回答,毫不隱瞞。
“那……!”
這位宋朝皇帝衝泡茶湯的手,驀然一抖,水花四濺,顯然內心掀起驚濤駭浪,隨後,極力維持平靜,張口欲言。
卻被李天生揮手打斷,“彆妄想了。你身體老朽,練武事倍功半,況且,你時日不多,最多還有一年好活,長生,難如登天。”
“可既然長生存在,那也許會有傳說中的不老仙丹?”
“是太上老君,還是西王母,抑或瀛洲仙島,海外仙山?你也說了,是傳說。”
“你說……你信!”
“我信長生,但不信丹藥!”李天生麵色嚴肅,鄭重其事,一連三問:
“若真有仙藥,我何必苦守大青山,終日修煉,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