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彆拿廟堂不當江湖(2 / 2)

帶著青山穿越 漆黑血海 5972 字 11個月前

眉頭輕挑,李天生自然知曉,這位楊太後從頭到尾,提及的那位先帝,指的是早已過逝的宋寧宗。

至於對方為何會知曉這等隱秘之事,李天生並不好奇,作為枕邊人,還是一位香道高手,總有一些法子,能知曉一些事情。

“太後談及此事,不知有何打算?”

“哀家自不會無端提他,哀家曾經以為你是全心全意為我大宋江山著想,心中對你百般感激。

但這些年,楊康等人的不斷坐大,皇帝的驟然崩逝,民間忽然四起的流言,讓哀家忽然醒悟,洞徹所有,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個局,一個你精心策劃的局。”

楊太後的聲音驀然變得激動,有些淒厲和道不儘的哀傷:

“你以北伐之戰,借韓胄和先帝之力,儘起大宋雄兵,收歸故土,固然有愛國之意,但更多的恐怕是為了取得陛下信任。

之後,以自皇族宗室中選撥、培養中興之主為由,蒙騙先帝與皇帝,目的不過是為了消除他們的戒心,讓他們乖乖為你所用。

但任誰也未曾料想到,名傳天下,忠義無雙,受萬人敬仰的仙君,會撒下一個彌天大謊,目的不過是為了爭取時日,一點點蠶食朝廷的根基,狼子野心,其圖甚大。”

“你如何對得起先帝與皇帝,宋朝兩代帝王對你的信任?”

麵對楊太後的咄咄逼人,厲聲質問,李天生麵色不改,心中波瀾不驚,聲音平淡,悠悠而道:

“太後嚴重了,你亂不了我的心誌,決定圖謀此事之時,早就堅定了信念,宋代兩位帝皇信任在下不假,但不過是利益使然,帝王心術。”

“況且!”李天生坦然自若,直麵楊太後餘要殺人的目光,繼續說道:“這大宋早就今非昔比,已是昨日黃花,不能為百姓謀福祉、為萬民開太平、俘夷四方的朝廷,注定要被顛覆,在滾滾曆史大潮中沉浮、消亡。

新生終將替代腐朽,這大宋已經積重難返,無力回天。

唯有再造新朝,真正謀福於民,承載民意,才是解決之道。”

“這一點,太後不會看不明白,隻是不願意去相信,寧願沉浸在舊日迷夢中,極力維持這表麵的繁華。”

李天生目不斜視,盯著對麵的楊太後,一字一頓地說道:“但再美妙的夢境,也終有醒來的一天。事到如今,宋朝終將成過眼雲煙,太後也該認清現實了。”

“哼!哀家叫你來,不是聽你教誨,而是為了要與你做一場交易。”

“哦?太後請講,在下洗耳恭聽。”

“哀家想讓你放過趙家宗族子弟,隻要他們不亂來,哀家希望你能饒他們一命。”

“哈哈哈!太後嚴重了!在下不過是一芥草莽,真正做決定的是楊康,至於前朝餘孽的生死存亡,我可做不得主。”

“明人不說暗話,李天生,這話你糊弄一下彆人還行,但哀家不是先帝,具體如何,你自己心中最清楚,你若是答應,哀家自會不會讓你吃虧。”

“可若是你不答應!”

楊太後此刻就像是一頭被逼到絕境的母狼,為了護住身後的小狼,盯著李天生的目光,泛著寒光,仿佛隨時會撲上去,臨死反撲,給予獵人拚儘全力的一擊。

“哀家雖然是個婦人,窮途末路,但也足以在你身上咬下一塊肉,讓你的計劃出現紕漏。”

“我答應你,但前提是你能拿出令我滿意的東西。”

李天生淡然的神色一變,眉頭微皺,這種不占據上風的交談,對自入了這方世界,就順風順水的他來說,很是少見。

有心要掀翻桌子,以力服人,但心中止不住的好奇,又讓人忍耐下來,鬼使神差地答應下來。

“放心,哀家不會讓你失望。”

聽到李天生的允諾,楊太後如釋重負的同時,自得一笑,自寬大的袖口中掏出一張折疊整齊的明黃色錦帛。

運轉真元,探手用力一吸,將錦帛握在手中,李天生的眼中閃過一抹疑惑,對於這種顏色和質地的綢緞,他並不陌生。

這是皇帝才能用的東西,是禦用之物,也就是通常意義所說的聖旨。

李天生手中就有一件。

雙手拉伸,展開錦帛,待看清上麵的內容後,李天生麵色一黑。

不知是該讚歎那位宋寧宗,沒有真正地糊塗到家。

還是應該怒不可遏地前往皇陵,將其從那數尺的空間中拖出,再狠狠教訓一頓。

但眼下的他,站在大殿,隻能心中默默吐槽一句:“彆拿廟堂不當江湖,皇帝也是心機盟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