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
“太極衍生陰陽,真神存於識海,與意相合,唯體共存。
周天意念,本我元性,靈魄生變,先天元神。”
“元神者,無思無慮,自然虛靈也;識神者,有思有慮,靈而不虛。”
“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
大青山,李天生將逗留山中,直接化身掘土機,恨不得刮地三尺的張君寶和郭襄
外界敬稱的兩大真人,外人麵前人模狗樣,實則天天吃土的兩人,不顧他們“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叫囂,直接扔了出去。
隨後,就封了大青山,陷入閉關當中。
凝神靜氣,清淨身心,將全身調至最佳狀態。
腦海中閃過張君寶就太極陰陽的談論,梳理這些年自身對元神的認識,結合腦海中關於先天化神境的介紹。
待感覺自己神完氣足。
李天生直接心神沉入識海,那裡除了一座微縮的青山,散發瑩光,上下沉浮,照亮冥冥黑暗。
成為這方混沌空間,唯一的光亮。
而元神成於混沌,藏於識海,如今,他要凝聚元神,自然是要心神歸識海。
另外,元神乃於母胎形成的先天一點靈光,動物有識神,人體藏真性。
若要成功凝聚元神,跨入先天化神之境,就必須讓自己重新歸於母體混沌狀態。
而識海恰滿足這一點。
不過,還不夠!
想到這裡,李天生放緩呼吸,按照武道碑林中記載的一門龜息法門,調整喜歡的呼吸。
所謂熟能生巧,李天生高於常人的境界,和以往進行的實操,使其很快就進入狀態。
呼吸按照某種特殊的規律,頻次越來越少,呼出的氣流越來越小,不過幾個呼吸,就從“氣若遊絲”,轉變到“奄奄一息”。
心臟驀然間都停止跳動一般。
李天生感覺自己進入一種特殊的狀態,混沌的識海驀然變得更加神秘。
四方寂寥,冥冥空遝。
他恍惚中有一種感覺,在識海中尋摸良久,才豁然醒悟。
元神藏於意識。
心神本身就是元神寄托之所,是靈性所在。
不過要在特殊狀態下才能抽出、顯形。
一念即明,萬念俱通。
李天生感覺自己識海越來越亮。
不是微型青山的蒙蒙熒光
而是如破曉的天光,撕碎黑夜的束縛,劃破寂寞的空間。
瞬間,他感覺,他悟了
道,在天地,在萬物,也在心中。
所謂元神,看似虛無縹緲,難以理解,實際上,不過人性一點空靈。
想明白這件事情後,李天生感覺自己就像是參透某種禪機的大師,身子都陡然一震。
像是沙漠中浪跡多年的旅客,忽然遇見傳說中的生命之泉,泡在其中。
整個人的思想、靈魂都在蛻變、升華。
哢嚓~~!
生命的桎梏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