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聖地與聖院(1 / 2)

帶著青山穿越 漆黑血海 7266 字 11個月前

() 朝陽初升,萬物初始。

距離當初的仙人降世,禮贈天下,已經過去數年有餘。

熱度不僅沒有消下去,反而愈演愈烈,猶如星火落草,迸發燎原之勢。

又猶如連綿烽火,燎燒不絕。

自鹹陽化仙城而始,一年之後。

靈氣開始在大秦各地迸發、複蘇、輻散。

一個個武道石碑,出現在大秦疆域。

邯鄲、臨淄、新鄭、大梁……

在短短數年中,就成為僅次於鹹陽的仙城。

數十米的高牆聳立雲天,來來往往的人群,一個個體魄強健,走路沉穩有力,儘皆精神抖擻。

私塾內,傳出兒童悅耳的讀書聲。

城外,傳來大片麥浪隨風吹動的聲音。

演武場上,滿是過往客商和百姓的呼喝聲和交手聲。

……

短短數年時間,整個大秦糧豐馬足,武風日盛。

當初,修建長城的人,被始皇一直令下,回歸故裡。

借助仙鄉傳出的農具,忙時,耕田務農;閒時,練武強身。

田間嬉戲的孩童,早在數年前,就被送進大秦開設的國學,不僅免除費用,還提供一日三餐,頓頓有肉,

上午習文,下午練武。

據說,有百家出身的人擔任講座,根據學生的稟賦和愛好,分設課堂和作業,更有仙鄉傳下的天文、生物等學術。

宣講天地宇宙,分說人體奧秘。

一係列的製度,在仙人和始皇的製定下,紛紛出台:

達到二流修為的人,可以免除賦稅;

達到一流修為的人,可以擔任小吏;

達到絕頂修為的人,可以就職小官,也可開設武館,開館授學;

達到半步先天的人,可以在仙城中,成為統管千人的偏將。

達到先天真元境的人,可以在大秦統率萬人大軍。

……

沒有饑寒之困,百姓富足,不甘屈居人下,每日研磨武學。

上層權貴之流,更是一心向武,心無旁騖,吞藥練體,食靈練氣,鑽研武道。

出身百家之人,終日埋首武碑,謹遵仙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之說,積極探索與本家學術、理念相契合的武學。

如儒家的浩然訣、墨家的解劍術、農家的萬物生、法家的天地距……

……

桃源仙鄉。

十裡桃花,常開不敗,流水潺潺,遊魚嬉戲,青山蒼翠一如昨昔。

隻是,原本隻有幾十戶的竹樓,沿著九宮八卦的地勢,增設到了千戶之多。

放眼而望,各異的竹樓掩映著青山、溪流、山穀、丘陵。

短短幾年的功夫,仙鄉,已經名傳天下。

一個個匪夷所思,堪稱奇跡的東西,自仙鄉流傳而出,普及天下。

這裡有建立山崖峭壁之上的思道院,掩映白雲間,百家之人常駐,天下能為之人,皆可足踏山壁,縱躍輕功,橫渡虛空,進入道院。

每日會有大量人,在這裡爭辯,辯論大道,印證己學。

靈感在交流中完善,思想在論道中成熟。

有專門記錄之人,將東西印在武道石碑上,按價值評定,勝者可留碑上,傳誦天下,拱世人瞻仰、學習,萬古流芳。

敗者再接再厲,待準備充足,可卷土重來。

如可日行千裡的天縱術、預敵先機的弈劍術、脫胎於張三豐太極武學的陰陽術等,儘皆於思道而生,傳至天下。

故而,被世人稱為另一座稷下學宮,但卻更加自由開放、海納百川。

這裡有建立在孤立絕峰之上的天工院,坐落於擎天柱上,直插雲天,像是對天怒吼,要把天捅破。

裡麵彙聚天下的能工巧匠,無數神乎其技、威力莫測的神兵利器、器械機括,從這裡誕生。

以靈氣為源,僅靠數人操控,一日之內,就能建造一麵城牆的起重機、挖掘機,從該院走向天下。

享譽天下的問天劍、天音鈴、魔神鎧,儘皆出自天工院之手,所著的一本《天工開物》。更是被天下匠人奉為至寶。

人人借以佩戴天工院出品的兵器為榮。

尤其是男人,對此更加癡迷瘋狂,天工院出品的名器是每個男人夢寐以求之物。

這裡還有建立在百草奇花之中的天醫院,有仙人傳下的《丹經藥典》,有天下最優秀的良醫,他們遍證百草,查驗靈藥,君臣佐使,終日埋首於靈氣複蘇後,變異的奇花異草之中。

探究丹道神妙,推陳出新,研究治人治心之術。

各種不可思議的靈丹妙藥、醫道妙術,自此而始,流傳天下。

有增進內功修為的練氣散,有強身健骨的虎骨丹,有固本培元的培元丹,也有治療傷勢的長春丹……

甚至還有強陽益精的……腎寶。

時不時,還有仙人降臨,聆聽大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