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帶著青山穿越最新章節!
草長鶯飛,霧凇冰雪,轉眼五百年的時光悄然而逝。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北俱蘆洲更顯生機,萬妖城更顯繁華。
以這座巨城為中心,方圓十幾萬裡,儘數化為靈氣充裕之地,地脈被梳理,狂暴的靈氣被安撫。
成為北俱蘆洲難得的修行淨土。
而此刻,大青山核心道海內,大道轟鳴,法則鎖鏈不斷交織、閃爍,李天生盤膝而坐,身上逐漸散發出一股股起伏不定的氣息。
時高時低,忽上忽下。
哢嚓!
體內像是有什麼東西破碎,傳出劈裡啪啦的聲響,緊接著,一股浩浩蕩蕩的氣勢自他體內散發而出,衝蕩四方,引得整個核心道海震動。
發出陣陣歡愉之聲,像是在慶祝李天生的突破。
那股起伏不定的氣息漸漸穩定,變得更為強盛,又漸漸趨於平穩。
啵!
李天生身後浮現出三朵道花,其中兩朵早已綻開,氣象不凡,而第三朵含苞待放,此刻隨著他的進階,逐漸盛開。
花瓣慢慢向外舒展,當露出花蕊,吞吐道意,跟前兩朵道花一般無二的盛燦時,李天生終於睜開雙眼。
眸中有滄海沉浮,有星河流轉。
隨著他心念一動,道花漸息,異象消失。
“終於突破了!”
李天生輕舒口氣,起身而立,臉上滿是喜悅,曆經百萬年,滄桑沉浮,世界在變,大青山在變,自己也在變,可終究走到了仙儘頭,位居大羅後期。
大羅巔峰已近在眼前。
隨著時間,觸手可及。
剩下的便是一切為混元做準備,那是另一方天地,有不一樣的風景。
“一晃五百年過去,還剩下一半的時間,是時候準備了!”
心念一動,離開青山道海,李天生出現在竹院內,分彆朝在青山界內的諸神傳音,片刻後,儘數齊聚竹院,聽從他的吩咐,前往大青山各處,采集太乙金精、仙金綠母、五行精氣、幽冥精魄、忘川精石等天才地寶。
青山偉力加持,李天生一身實力達至混元之境,彙合著馱山、普渡、蒼熊和折顏等人之力,共同煉製煉製陣圖與一座城池樣的靈寶。
真火灼燒,不時手掌翻飛,打出各種奇異玄妙的道訣,法力湧動間,道道玄妙莫測的符文沒入陣圖和城狀靈寶內。
百年而過,毫不停息。
真火反而越燒越旺,打出法訣的頻率與速度也越來越快。
哪怕修為最薄弱的長芳主、折顏等人已累成狗,汗如雨下。
依舊咬牙堅持,持續輸出。
與此同時,上清天。
上清道人同樣以講道為名,將諸如坐鎮坎宮的鬥姆元君、執掌雷部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等上清一脈弟子聚集起來,同煉陣圖與城狀靈寶。
同樣真火不息,百年不斷。
濤濤血海,血浪翻湧,煞氣彌漫。
這個時候,整個修羅一族,除卻防備佛門外的修羅王,其餘大羅級數的強者都暫時被冥河老祖召集起來,煉製陣圖與城狀靈寶。
真火灼燒,鍛造不斷。
直到三百年後,大青山、上清天和血海才相繼停了真火,將累成一灘的太乙金仙和大羅打發回去。
剩下李天生、上清道人和冥河老祖,各自憑借混元境的手段,彙聚各自道場內的先天靈氣和先天煞氣,凝煉為無數大道符文,刻入陣圖和城狀靈寶。
留下一道道玄之又玄的大道紋路。
又將自身領悟的種種法則,凝成道道粗細不一的法則鎖鏈。
如此反複,又過了一百年,才相繼收手。
看著散發恐怖氣息的陣圖和無限趨近後天至寶級數的城狀靈寶,無論是李天生,還是上清道人,又或是冥河老祖,都莞爾一笑,神色間浮現一抹滿意。
“現在萬事俱備,隻待東風!”
大青山,竹院內,李天生揮手將陣圖和靈寶收起。
看著天邊悠悠白雲,想起距離牛魔王跟羅刹女的大婚僅有一百年的時間,不禁嘴角一勾,淡淡說道。
…………………………………………………
五十年後。
牛魔王即將迎娶血海修羅一族公主羅刹女的消息,忽然毫無征兆的爆開,在三界瘋傳的沸沸揚揚。
三界明麵上的大小勢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小勢力隻是驚愕於不過是一尊新晉太乙金仙的妖王與一尊金仙的聯姻,即使羅刹女出身血海,地位不凡。
可修羅一族的公主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過往也不是沒有修羅一族的公主出嫁,甚至還是一位太乙金仙後期的公主,也沒見像如今這般突然和鬨到三界儘知的程度。
為何這次會如此大張旗鼓?
而諸如天庭、佛門和五莊觀這等有混元大能坐鎮的大勢力,則對此心知肚明。
蓋因他們推算出牛魔王屬於上清一脈,這次成婚更多意義上是上清一脈和血海一脈的聯姻。
強強聯合!
不久,又爆出妖教的一位太乙金仙將作為證婚人出現。
此事一出,頓時在三界再次引起一陣波瀾,令各大勢力驚愕的同時,也警惕不已。
本以為隻是上清一脈跟血海的聯合,沒想到還有妖教摻合其中,這三方勢力走到一起,尤不得各方不多想。
隻是相對於暫時靜觀其變的天庭、妖師宮和道門太清、玉清兩脈,佛門對於此事,顯得更為急躁和迫切。
靈山。
大雷音寺。
大雄寶殿。
如來佛祖跟眾佛陀、菩薩、大羅漢齊聚一堂。
佛光普照,梵音繚繞。
“啟稟我佛,如今三界因為上清一脈與血海聯姻一事,鬨得三界不安,動蕩不休,更有北俱蘆洲的妖教趁勢而起,渾水摸魚,擅結因果,於我佛門大興之事恐有妨礙,我等該如何行事,還請佛祖指點。”
觀音菩薩站立在蓮座上,頗有幾分悲天憫人的說道。
“你等皆是智慧超凡,神通廣大之人,對於此事,不知有何見解?”
如來佛祖盤坐金色蓮花座,反問道。
觀音菩薩一愣,沒想到會被反問這件事情,明明是我問你才對。
可不管她心中如何腹誹,表麵上卻一臉和善,淡笑不語,將目光默默投向對麵的普賢菩薩。
眾佛陀菩薩見一向能言善道的觀音看向普賢菩薩,一副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模樣,也有樣學樣,將目光聚焦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