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霸氣十足美猴王(1 / 2)

帶著青山穿越 漆黑血海 7634 字 11個月前

於是,三藏法師的名頭就傳入了唐皇李世民的耳中。

不僅因為對方是佛門水陸法會近十年來的冠首,以少年之身起,就蓋壓大唐一眾高僧,佛法修為深厚無比,

更因為經過九世積累,三藏法師的大名早就如雷貫耳。

而佛門每一代都會出一位三藏佛子。

每一代三藏法師都有著彆於其他高僧的本事,或是神通蓋世,或是慈悲無量。

每一個都令人欽佩。

尤其是第九代三藏,更是論道三界,名揚四海,以凡人之軀踏遍大半個廣袤的地仙界,一鼓作氣,花費短短數十年時間,就從**凡胎一躍成為太乙金仙級數的強大生靈,證就菩薩金身。

如果說每一代三藏都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那第九代三藏,就是傳奇中的傳奇。

因此,這一代的三藏被李世民傳召而來,踏入長安,為唐皇消災解難。

………………………………………………………

長安。

大明宮。

在見到這第十代三藏的刹那,李世民就瞬間認定,能解他困厄之人,非第十代三藏莫屬。

蓋因他太非凡了!

相貌太過俊美,渾身上下,有內到外,更是透著一股令人忍不住想要親近的氣質。

哪怕是見慣了絕色,甚至在這個仙神顯化的世界,連神仙都見過的李世民都不得不承認,第十代三藏的麵容是他生平僅見的出色。

這種美超脫了種族局限,超脫了生命本質的層次,超凡脫俗,仿佛世間集美大成。

而李世民很早就聽過一段話:

顏值,即正義!

顏值,即無敵!

據說,這是億萬裡之外的聖城萬妖城流傳的至理名言,被返回南瞻部洲的商隊帶回,在世間流傳千年。

這世上長得好看的人,總會得到優待。

一如這天地萬靈隨著修為的提升總是想往好看的地方長。

一如他身為帝王總喜歡睡…………漂亮的女人!

因為她們賞心悅目,讓人感覺眼睛受到洗禮,眼前一亮。

令他情不自禁地心情舒暢。

所以,李世民信這段話,因為這代三藏的神通就是美!

據傳,他曾一笑,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百花失顏色,太陰斂芳華。

便是九天仙神也曾為他下凡,送上仙果靈藥。

據說,這是一門大神通,可以號令鬼神。

因此,李世民將自己的煩惱道出,這種感覺很是奇怪,明明兩人是第一次相見,明明他作為帝王,對任何人都心生警惕,連他相濡以沫,恩愛有加的長孫皇後都不例外。

可卻對眼前的和尚情不自覺地卸下心防,對他推心置腹,將心中的煩惱一股腦兒傾倒出來。

連深藏在內心深處的傷疤都不自覺地說了出來,玄武門之變被他原原本本,說得一清二楚。

隨後就目光灼灼地盯著三藏,想知道對方有何辦法,幫助自己走出困境。

“阿彌陀佛!”

在李世民迫人目光的逼視下,三藏伸出白皙如玉的修長手指,雙手合十,低聲誦念一聲佛號。

就唐皇提出的請求想了想,他這才開口說道:“陛下,貧僧雖能解陛下一時之困,但難解陛下心中病根,追末逐本,終究難以令陛下真正放下。

而想要超脫萬民,導人先善,成就無量功德,僅憑貧僧一人之力,難以成行。”

聞言,李世民麵露難色,他沒想到這位第十代三藏直接坦言,就是他出手,也難以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問題。

助自己消災解難。

更遑論超度大唐子民,為自己積蓄功德,令其死後不墜幽冥,安享福澤。

想到自己命人打探到的消息,李世民眼神一亮,忽然問道:“朕曾聽聞,佛門有大乘佛法,可超度世人,度世間一切苦厄,更有數代三藏**師,精通大乘佛法,曾於世間顯化神通,開普渡法會,宣講佛門真言,普渡紅塵百客,大師作為這代三藏,不知可會大乘佛法,度朕與臣民脫離苦海,心生善果,以求來世福壽延綿?”

李世民語出赤誠,將自己掌握的信息道出,既是在確認,也是在提醒。

朕不是一無所知的普通人,更不是能被輕易忽悠的孩童,對你們佛門的事情了如指掌。

你最好老實交代,朕還能對你坦誠相待,否則,哪怕你是第十代三藏,結果也不是你能承受得起。

其中的潛台詞三藏自然聽得懂,他雖是出家人,但智慧通達,無雙非凡,又執掌自己所在的金山寺數載,曾麵對過不少高僧的言語機鋒。

這才脫穎而出,用超凡的智慧、精深的佛法修為和難以企及的俊美,贏得一眾高僧的尊敬。

徹底坐實了三藏這個位置。

畢竟,如今三藏在佛門眼裡,在天下人看來,早就不是一個法號,更是一個稱號。

是在東土佛門至高無上的地位!

是贏得天下生靈敬重的身份!

隻是,想到某些事情,三藏有苦自知,心中思量一陣老實說道:“阿彌陀佛!陛下有所不知,大乘佛法並無經書傳下,蓋因這真經遠在西方靈山,佛門淨土之內,唯有越千山萬水,行十萬八千,達到淨土,求取真經,回返東土,才能將真經記錄下來,方便書紙成冊,廣為流傳!”

想了想,三藏繼續說道:“前幾代三藏**師之所以通曉大乘佛法,乃是他們生而知之,感應佛念,自悟而出,天賦神通。

小僧佛法修為與前幾代三藏相比,有天地之差,自認悟性欠佳,難以自悟大乘,實在慚愧!”

這番話出口,李世民默然不語,與三藏對視良久,方才悠悠一歎,開口而道:“既是如此,還請法師開壇講道,助朕暫時去除夢魘,令朕得以安眠,至於大乘佛法之事,朕會仔細思量,再給答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