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一兩個方陣,被密集的匈奴兵包圍,不得不全員防守,多人負傷,幾乎被衝散陣型。
黃於見狀,揮舞大刀斬殺其中的頭目,避退圍攻的匈奴兵。其餘幾個方陣又立刻支援,一排長槍突刺,每次突擊總能撂倒四五名敵兵。
那個帶頭衝鋒的右顯親王已經跌傷了腿,但是他凶性不減,嘶吼著乾倒了三四名無畏軍。方陣其餘槍兵傷其手臂、腿腳,卻難以攻破他正麵的防禦,傷其要害。
黃於飛奔過去,一刀全力劈下。那顯親王躲閃不便,隻好用長槍硬接。
“鐺!”的一聲巨響,兩人力量旗鼓相當,誰也沒占到便宜。
黃於沒有猶豫,他以快打慢,乘著對方手腳全都負傷,趕緊使出一套注重速度和技巧的攻擊。
不十合,黃於一刀斬斷右顯親王的左手,再一腳踢到在地。其餘將士上前,將他死死摁住,隨著右顯親王被俘,其餘無甲匈奴兵也多被擊殺、俘虜。
右顯親王依然不依不饒,他怒吼道:“你有本事和我單挑!乘著我受傷算什麼英雄好漢!”
黃於可沒時間訓斥這個匈奴莽夫,命令一伍士卒將他拿下,捆綁起來戰後處置。
他這麼打,不是公平不公平的問題,而是他剛才在後方看到情況不容樂觀,所以要立刻解決當年之敵。
此刻,正在裝填弩箭的弓弩手們也看到了情況,原來這批匈奴輕騎兵後麵,又上來更多的匈奴兵。
這些匈奴兵一共有四千人,是剛才右漸將王看到騎兵沒有衝擊空間後,命令全員下馬,留下一千人看守馬匹,其餘全部隨他上前步戰。
不得不說,這個右漸將王雖然部眾不多,但還是有些頭腦的,他這個時候讓全軍下馬,不僅可以代替發揮最大戰力,而且可以遏製混亂和潰退。
騎兵一旦混亂,非常難以指揮,士卒想跑就跑掉了。可是下馬步戰就不一樣了,步兵擠成一團比落單更為難以對付,密集的隊形也方便軍吏左右吆喝,控製局麵。
況且匈奴士卒大多不會水,要想逃命必須騎乘馬匹或者跑向淺灘,所以全員下馬近乎於背水一戰的效果。
隨著右漸將王身邊四千兵馬下馬步戰,這場局部作戰終於推向了新的高度,也正因為如此,它才算得上一場以後值得推敲研究的戰例。
黃於在他們下馬列陣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情況,所以才在之前感到緊張和興奮。
他應對的策略也很清晰,那就是以最快速度殲滅第二批騎兵,然後六百重步兵暫時扛住對方輕步兵,讓後方的弓弩手完成裝填,再收割一波。
他把這個計劃告知左右兩翼的楊奉和十二旅的參軍,建議他們在恰當的時機,領兵攻殺對方的兩翼。
結果恰如他計劃,在四千匈奴兵還有百餘步距離的時候,無畏軍已經解決第二批匈奴兵,有足夠的時間回撤幾十步,列成防禦陣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