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伏兵四起(2 / 2)

右側陡峭的山上,冒出幾十個腦袋張望。由於山嶺的高度和陡峭程度,匈奴人無論如何無法清除這些家夥。

後方的情況最為詭異。在他們不久前通過的一段比較窄的路段,竟然出現了大片碎石、溝壑。

這些東西顯然是蓄意破壞,雖然馬匹可以輕易跨過幾道七八尺寬的窄溝,可是輜重完全過不去。更何況那一段被人扔了大小不一的碎石,馬匹跑過去,也半殘廢了。

斥候們以為這是羌人的小把戲,前麵的將領和千夫長躍躍欲試,想要擊敗軟弱的羌人。可是他知道,這個布置不簡單,單憑羌人不會有背後的那個手筆。

主動權似乎還在他手中,可是要怎麼做呢?

全力進攻羌人,先把那五千人擊敗,追殺到他們的部落。可是這樣的話,很有可能在後路不暢的情況下,深入敵境,感覺有點冒險。

搶占北側山脈,以逸待勞。這樣確實不會輸,而且補給足夠一個月內。可是,他們是來滅全無種羌的,不是對峙來的。

命令合後部隊填補窄溝,搬走碎石,這樣便於聯絡高奴方向。這個行動在他看來是必須操作的,不管他要不要撤退,保持跟高奴方向聯絡的暢通是必須的。

於是,久疏戰陣的左於陸王,犯了一個新手指揮官最常犯得錯誤,他命令部隊分彆同時執行了上述三個任務。

他命令七千前鋒進攻羌人,儘力擊潰,但不用追殺。

然後合後兵馬,在保持戒備的情況下,下馬清理障礙。

最後,中路兵馬分出兩千兵馬,進入北邊山嶺。讓他們開闊視野,拓寬中路的陣型。

如果是更優秀的指揮官,肯定會集中力量在一個方向,哪怕這個決策並非最優,但一以貫之總會有些許成果。

他倒好,什麼都要考慮,卻不能有取舍。伸出兩個拳頭打人,就已經非常無力,更何況分頭執行三個任務呢?

也許,他適合做一個部落的綜合管理者,放牧、練兵、襲擾、壓製其他部落都做的不錯,但哪一項都做不太好。因為他想太多,又不能取舍。

很快的他安排的效果,就被山嶺上的斥候兵發現,並透過烽火、號角,準確的傳遞給張既、於毒和全無種羌首領。

“兵分三路啊,這比預想的分兩路效果還要好得多。傳令下去,決戰時刻已到,各部全力廝殺!”

一時間擂鼓震天、號角齊鳴,新西涼軍伏兵儘出。

黃河邊,殺向全無種羌陣地的匈奴兵發現,對方毫不吝嗇箭矢。而且這些箭矢,竟然全部是鐵質重箭,沒有盾牌和厚皮甲根本抵擋不住。

更為要命的是,從黃河上遊孟門山和瀑布處,竟然衝過來十艘貨船改裝的戰船。看旗號赫然是新西涼軍的戰船。

馮濱等人早已等候多時,幾十年都生活在這一段河道的他們,非常清楚哪裡方便隱藏船隻,十分熟練各種情況下的駕船控製。

他們的位置剛好可以從東北、東南兩翼夾攻匈奴軍前鋒,每艘船上都配置有二十名弩手,和四十架闕張弩,兩輪點射手就乾倒了五十幾個匈奴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