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反董卓聞名的張承率先回道:
“主公,我等河內諸家早就因為天下大亂而憤慨不已,這西涼賊又是禍亂的首惡。隻可惜,張楊羸弱,袁術僭越,一直沒有機會。”
“現在有主公雄兵至此,我等也早已準備好糧草、部曲、民夫,準備配合擊破西涼賊,輔佐天子中興。”
原來這個張承,早在關東群雄反董卓時就是議郎,準備起兵反董。
而同為議郎的三弟張昭,從長安返回勸說張承,認為董卓兵精將猛,僅憑張家動員部曲和訓練有限的農民,完全不是對手。不如暫時投靠強大的諸侯,等待更好的時機再起兵。
河內張家最後沒有冒險,兄弟三人輾轉到揚州袁術的統轄範圍。結果袁術讓他們非常失望,在他稱帝前,返回了故鄉河內郡。
張承表態支持曹操驅賊以後,楊俊、司馬朗也都有此意,願意全力配合。
曹操大喜,又拿出用人不拘一格的姿態,讓眾人舉薦更多的人才。
楊俊見到曹操在眾多士族麵前,依然表示的用人首先看重能力,其次是品德,最後才是出身,不禁為他的膽魄所折服。
他說道:“我認識一個人,他出身寒門,又失去了父母,生活十分貧寒,最後竟然給彆人放羊去了。”
“可是,他在放羊的時候仍不忘記借書來讀,現在能力、品德具佳,可惜無人任用。不知這樣的人才,能否為主公所用?”
曹操驚訝道:“哎呀,如此孤貧卻不會忘本,竟然在放羊的同時熱衷學習,如果可以,我肯定要讓這樣的人,施展才乾啊。”
楊俊說道:“此人叫做王象,字羲伯,就是現在我們所處的河內懷縣人。”
曹操笑道:“哈哈,這麼優秀的人才竟然近在咫尺,我此前不知實在是有悖唯才是舉的口號。還請楊秀才為我引薦。”
司馬朗為人寬厚,在郡內與各家關係不錯,他說道:“有一人叫荀緯,年僅十八歲。此人熱衷文學,文采不在陳琳之下,又頗具才乾,是郡內有名的青年才俊。”
曹操聽說此人精於文采,甚至不比著名的陳琳要差,立刻派人去請。
他和陳琳曾經共同在何進手下做事,當然知道這個評價意味荀緯的文學水平有多高。
司馬懿則壓軸舉薦兩個人,不過這兩個人都有些特殊。
首先是司馬懿的老師,孔明先生。
胡昭,字孔明,潁川人。司馬懿在年少時就把家學完全吃透,又拜胡昭,胡孔明為師,學習隸書、文學。
一次,司馬懿與一個同郡叫周生的人交惡,胡昭聽聞,徒步跨越艱險,在崤山、澠池一帶追上周生請求放過司馬懿。
周生當然不同意,胡昭急切,哭著懇求他,最終打動周生放了司馬懿。
司馬懿知道胡昭不喜政治,但書法、文采過人,品德高潔,可以專門奉為世人的楷模。
曹操早知道潁川的胡昭,隻是此人一直歸隱故鄉,沒有出仕的意願,隻能作為書法、文學的好友。
但司馬懿尊重老師,確實給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他繼續舉薦,“還有一人,叫做常林,字伯槐,是河內溫縣人。他目前在上黨躲避亂世,與當地士族交好。”
突然,他的眼中閃爍一絲精光,整個人極具自信地說道:“主公如果願意破西涼賊,正可以聯絡常林,一舉入主上黨。”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