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涼軍這邊,楊阜看了一會交戰情況,分析道:“我軍步兵與對方打成平手,估計破局並不會在正麵。現在,可以投入去卑的騎兵,擊潰敵人達成小勝,也可以把袁紹拖在這裡,讓徐榮將軍解救公孫瓚。”
童遠微微閉目,然後下決心說道:“楊先生,我認為擊潰這種小勝實在不是我所期待。如果僅憑徐榮將軍側擊,估計對方也有兵力用於抵擋。”
他攥緊拳頭,朗聲道:“我決定親自率領去卑等騎兵,展開迂回衝破阻攔,與徐榮兩翼夾擊易縣附近的袁軍!”
楊阜說道:“主公,如此太過冒險,不如就讓去卑校尉迂回吧。”
童遠說道:“去卑能力不錯,本就有草原一流的騎兵造詣,在我無畏軍又融入了團隊,掌握了各種戰術與戰陣策略。”
“然而,這次側擊關鍵的在於心理打擊,我給對方留守將領帶來的的震懾,以及對公孫瓚的激勵,是去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張既正在旁邊協助指揮,安排斥候輕騎、醫療救護等事宜。他剛剛分出精力,就聽童遠說要出擊。他連忙勸阻道:
“我看那袁紹軍陣,雖然抽掉了上前主力支援郭圖,但仍然有數千騎兵壓陣待命。主公若是出擊,那支騎兵想必會來截殺。”
“不論我軍是否能拿下對方,隻要發生大規模騎兵戰,肯定很危險。主公,你應當穩坐中軍,而不是陷於危險的境地啊。”
童遠說道:“騎兵戰確實危險,但決勝負很快,而且優勢的一方會碾壓較弱的一方。”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掌握著太行山居高臨下,而且在諸多河流的上遊來去自如。”
張既、楊阜對視一眼,好像明白為什麼童遠如此堅決了。
童遠深吸了口氣,命令道:“張既聽令!暫時接替我指揮正麵戰場!”
張既精神一振,朗聲回道:“屬下得令!”
“楊阜聽令!協助張既進行參讚,並分擔情報、後勤任務。”
楊阜毫無猶豫,大聲回道:“諾!定不辱使命。”
童遠大喝一聲,帶領直屬護衛營、去卑第十一旅一千騎兵、屯田軍騎兵一千等兩千五百騎,暫時收起旗號,從交戰戰線的南側,向易縣方向迂回。
這一路前往易縣不過五十裡不到,地形早就經過四海商幫與斥候營偵查,主要是平原與數條可以騎乘通過的溪流、小河。
唯一的問題是,這一條路向東三十裡就是後世的白洋澱北側。
此時它被稱作大渥澱,是諸多自西向東河流入海前積聚而成,周邊窪澱相連,一片澤野,並不是騎兵通行的最佳選擇。
而童遠剛剛選擇從後世的徐水向南而非向北迂回,顯然會被這個豐饒的濕地略微阻隔。
但這恰恰是他精選出來的路線,也是為對方追兵精選選的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