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主力則根據戰鬥力和功績,分彆納入無畏軍、屯田軍。
至於相當數量的普通百姓,可以待在原地編入民屯或者縣鄉。也可以服從安排,到更北邊的河套、雁門、代郡等地加入民屯。
黑山軍無人不知新西涼軍屯田製的優厚待遇與上升空間,即使是民屯也勝過一般農戶許多。所以多數都選擇了加入民屯。
童遠許諾給張燕重任,隻是不知道他是想在前線拚殺,還是鎮守發展等等。
張燕雖然知道他戰力並非頂級,但是要讓他搞民生,或者接觸大士族官吏,那才會搞死他呢。
沒有太多猶豫,張燕選擇在前線拚殺。不過,他更期待在屯田軍,統帥一隻兼具斥候與作戰功能的兵馬。
童遠正愁屯田軍沒有非常拿得出手的戰將,正好這張燕從能力、威望和出身來看,足以統轄申隆、劉辟、龔都等人。
張燕和黑山軍進展一切順利,可公孫瓚這邊就有些麻煩了。
童遠對公孫瓚釋放信號後,後者表示他願意像去年與童遠通書信時那樣,為他征討北疆。
但是對於加入無畏軍、屯田軍並不積極,表現出不想徹底納入新西涼軍的體係的意思。
但是,他同意讓他的兒子公孫續帶領一支幾百人的部曲,加入無畏軍初步融入。
這種情況其實與張燕一開始比較相似,長期來看能逐步讓其歸心。
作為特彆的賞賜,公孫瓚也得到了較多的牛羊、土地、錢財、糧食,為後續鎮守一方做了些儲備,不至於剛加入就離心離德。
安排好賞賜後,就是新的一輪職務調整了。
童遠正式擴大無畏軍,計劃在原先一個第三衛的基礎上,擴編為五個衛。
這五個衛除了第三衛以外,都處於最早那種不滿編的狀態,日後隨著發展逐步壯大。
他深吸一口氣,大聲宣布第三衛的組成。
“無畏軍第三衛,名稱不變但各旅重新編製。”
“由我擔任中郎將,原參將耿清升任副將,徐晃兼任參將,楊阜任政教輔將,裴輯任軍勤輔將。”
這個配置童遠沒的說,耿清雖然不像楊奉那樣勇猛,不如胡琅兒資曆深,比不了黃於的弓弩指揮,也沒有去卑精銳的騎兵。
但他在幾人中擅於謀略和口才,在外族事務上表現出色。更重要的是,他出身老西涼軍,有助於他下一步計劃。
楊阜頗具謀略,又和眾軍將十分融洽。而裴家老四裴輯,則是因為興修水利表現出色,他負責的水利、鹽運在日常中振興了新西涼軍。
作戰時新西涼軍除了夜戰、冬裝優勢,還有一個獨特點優勢就是航運和水師。
所以,事實表現讓童遠信任這個名門出身,但後世名聲在三國並不顯著的裴輯。
“接下來是第三衛新的五個旅校尉。”
“他們是徐晃、郝昭、李通、張郃和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