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四大遠衛(2 / 2)

所部主要進駐上穀和代郡,緊握軍都陘和蒲陰陘,在戰略上保持威懾態勢。

最後一個是致遠衛。

致遠衛由張既擔任中郎將,去卑為副將。

以搞建設發展著稱的張既擔任中郎將有些特殊,但也體現出童遠對於張既的器重。

另外,他打算將他們安排在雍州,這樣張既可以出鎮雍涼文武一把抓,換回胡琅兒這支王牌騎兵。

曆史上張既就在雍涼有過精彩表現,此時經過各方麵鍛煉,出身立場都極為值得信賴的他,當然可以擔此要職。

采取來遠、經遠、靖遠、致遠這四個名字,而沒有用名號更響亮的定遠、鎮遠,以及國產的平遠。

主要是這三個稱呼在三國時期有等級尊卑之分,而童遠這四個衛是平級的。

至於濟遠,由於一定曆史原因,以及並非上述兩兩一組的姐妹艦的名字,所以就不使用了。

來遠衛、經遠衛、靖遠衛、致遠衛,這四大衛未來也將出鎮四方。

無畏軍五個衛已經重新編組,接下來半年要調整整頓一段時間,到了明年秋收以後,就沒有後顧之憂地征討四方了。

安排完無畏軍,接下來是作為中流砥柱的屯田軍。

童遠這回接納了十餘萬冀州軍民。

他們本來多是務農的好手,被袁紹拉上戰場,家中的土地也多被士族豪強大戶侵吞,實在是無法保持原來的生活甚至生存了。

好在袁紹將領損失較大,各家的部曲家丁一時失去約束,連袁紹也號令不到。

所以這些百姓的家屬,很容易就在四海商幫和比較配合的一批豪強大戶的支持下,來到了童遠的轄區。

童遠對此不覺得有太大壓力,基本上來者不拒。

屯民也樂於見到,他們手中積攢的分配糧往往到這個時候最為好賣。屯田吏員組織高效,又類似三輔那一次,讓各方都比較滿意。

這一切不需要童遠的上層命令,其成本之低、效率之高、結果之好足以碾壓這個時代其他諸侯。

十餘萬人一半最痛恨袁軍、冀州大族者安排在上穀、代郡的屯田,其中兩萬篩選入軍屯。

其餘安排到雁門、定襄一帶,補充這兩郡逃離的人口。

此處地廣人稀丘陵遍布水草正好,既可以搞粟黍粱,也可以養羊驢馬。

在胡人由蠻勇入寇轉變為熱情好客後,正適合屯田發展,安心從事農牧建設。

而屯田基層吏員正可以從並州各地升職調配過來,這些不脫產有組織的吏員已經有基本管理經驗,又逐步識字掌握技能,是童遠屯田製的最主要收益群體之一。

所以生產能力、管理能力的積極性都很有保證。

黑山軍這邊則采取了保護其原有土地財產,對有益發展給予支持的方式搞屯田。

首先將黑山軍十餘萬屯民就地安排,自行選擇繼續按照原土地情況還是集中起來,這樣保持其原有財產。

在鄉屯兩級傳授之前的經驗,讓他們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發展,有些人按照原小塊土地自給自足。

有些也在經驗傳授和各種激勵下,選擇了新西涼軍的屯田發展。

又有五萬原黑山軍及其家屬編入軍屯,其中可以組成五千屯田軍戰兵,五千工程、斥候、救護、後勤兵馬。

所部由張燕坐鎮井陘縣統帥,賈逵發展民屯,保證生產建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