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商幫和新西涼軍從事商業的相關人員、礦業、手工業、以及其他行業的相關人員技術愈發進步,而且分工合作進一步發展,接近產生工場手工業
除此之外,學員進行培訓,考試合格者發給初級會記證。
老太傅馬日磾主抓經學,經學是漢族精神支助,是國學。劉劭、蔡琰等人實際講課更多。
經學培訓班學員就少多了,普通人對實用學科更感興趣,學會一門技能就有了謀生的手段,畢竟養家糊口是第一位的。
蔡琰和謝昭等人又專門教授文學、曆史。文學、曆史的傳承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沒有文學哪有華夏璀璨的文明,沒有曆史,華夏如何屹立在世界東方。
學習文學的學員很多,總共有幾百學員,他們學成後將奔赴各地辦高級學堂,這些學堂將承擔培養中級教師的重任,學堂畢業的學員就是初級學堂的教員。
軍事學習班由傷殘退役軍人主導,分初級、中級、高級。培訓時設及理論,實踐,還要請各級將領現場講解、指導。徐榮、趙雲就當過客座講師。
工程鍛造等由馬鈞主導,目前建設軍屯和民屯的生產體係逐步完善,工礦和工匠比例較高,雖然有一定門檻,但是沒有其他地方士族家學與師傅保留技能的壟斷,各個屯田生產不一定精良,但是可以從經驗中提煉出規律,產品也能按照同一度量衡保證一致。
當然,這隻是其中一小部分。
生產生活方麵設及門類較多,也叫雜學。如餐飲、縫紉、養殖、放牧、種植、醫學、藥材、水產、紡織、工匠、造船、造車、水車、兵器、農具、房屋建造、木橋製作、石橋製作、車輛、皮革、麻繩、陶瓷、炊具等等。
百家之學是數千年勞動人民創造發明的生產、生活技能,每一項發明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生產力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繼承和發展這些技藝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
童遠讓四海商幫在各地尋找雜學人才,辦理各類學校,學員不僅學習理論,還要實習,同時也為學校積累資金,減少經費壓力。
除了日常積累推動,他還準備了一件大事。
春天到來,他和徐榮、衛覬等人策劃了一屆運動會。
幾個月時間,衛覬做好了各方麵準備,略微興奮地說道:“主公,運動會場地物資都已經準備妥當,隻是最後一天的賽事,似乎有一定危險性啊。”
“平時多流汗,打仗少流血,更可況遊泳和相馬也是打仗時會常用的本領。”
衛覬聽了童遠的話,當然理解應該有這個項目。可是,有些士族子弟必定會說三道四,將主公和紂王並論。
童遠似乎知道這種言論,“伯覦先生不用擔心,到時候會有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