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童遠也不是“一刀潛,他計劃在破壞嚴重的衙縣與合陽率先推行屯田,至於夏陽除了分配無人土地並開墾荒地之外,並沒有大的調整計劃。
實行屯田、發展畜牧、鼓勵商旅、整頓兵馬、安排官員……
事情太多了,他一個人根本抓不過來,而軍中眾人大多目不識丁,粗俗不堪,難以承擔上述重任。本地官吏大多庸碌之輩……
哎,對了,怎麼忘記了他。張既可是大才,而且精通民事,自己能不能將他收為己用,委以重任呢?
不管行不行,先從這件事做起。
他初步安頓好士卒修整,下令將物資分散存儲於夏陽、合陽兩地之後,難得有半日空希此時來找張既,張既正帶領夏陽吏員清點物資,準備轉運、倉儲事宜。
童遠沒有任何平北將軍的架子,也不安排下屬前擁後簇。徑直來找張既,一番寒暄之後,邀到一旁樹下席地而坐。
他先從安置兵馬一事起,“現在大軍回到夏陽,軍隊人數增長到一萬餘人,但是各部混編,有董家及新西涼軍兩千餘人,西涼軍四千人,夏陽縣兵三千人,另有新附的楊奉部四千人。”
“除此之外,這次還有俘虜的兵馬,吾讓部下好生提供夥食並初步篩選,其中三千人適合收編。另外還有無家難民和追隨的人口,男女老少不下四萬餘人。”
“某以為軍隊如何重組、整頓,人口怎樣安置是個學問,需要德容兄的支持啊。”
張既知道他現在是夏陽縣丞,實際承擔著簇的主要事務。日後定然和董白、童遠要接觸很久,自己隻能全力以赴,斷沒有不作為的可能。
他回道:“聽聞將軍已有屯田的打算,不知可有計劃?”
童遠道:“不錯,我正有此意,目前已有初步的想法和計劃,但具體操作起來沒有任何經驗。此外糧食方麵雖然充裕,但如何供給也需斟酌。”
“是的,兩百萬石雖然足夠三、四萬軍卒吃食,但終有耗儘的時候。在某看來,保留五千脫產精銳武裝,其餘儘量參與生產。”
童遠知曉多數兵卒會願意分一份土地之後再去務農,如果土地屬於公家,眾人耕種這種屯田模式,恐怕隻有三成兵卒願意。
“如果推行屯田,納入屯戶的百姓又該如何分配糧食呢?”
張既對於這類事務顯得胸有成竹,回答道:“若要真搞好可以給脫產士卒每月兩石糧,軍屯將士每月一石半,屯內男女壯勞力每月一石上下,其餘婦女及老弱、兒童一百至兩百(漢)斤不等。”
童遠略有所思,這裡的斤當然是漢斤,但這個數字還是聽起來比較誇張,最主要的原因是勞動強度較高,且缺乏肉類和油水。
張既精通民生,他所肯定是適合的,自己搞屯田,手下吃糧正好以此為基礎,再加上自己的規劃。
童遠繼續他的高配給的計劃:“某認為精銳士卒兩石但還要配給肉類、奶類和蔬菜,但相應的也隻有全軍最強悍者才能做精銳。凡參與屯田的都給吃好,但是他們從此都是我的人馬。”
“婦女兒童和老弱也是一樣,入屯戶者今年供給增加。他們也都是我的人馬,但為了保證不欺上瞞下,如若表現好可以上升多分糧食。反之下降的話,輕則轟出轄區,重者要讓他們知道董家的威名是怎麼來的。”
張既聽後略做思索問道:“將軍是否也打算將數萬俘虜、難民及新附的人口歸為屯戶,開墾耕種合陽與衙縣?”
童遠不知張既在已經知曉自己要屯田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這麼問。其實此時還沒有後世曹操開創的那種安置流民的屯田。東漢軍隊中人數最多的郡縣兵亦兵亦農,一旦戰事暫停駐紮時也會耕種。所以他人還不知童遠的屯田是要改變兩個縣製度的屯田製。
他沒有什麼猶豫地回答道:“這數萬人口全部安置在兩縣,並且劃歸屯戶,按月給予口糧。”
張既為童遠的慷慨和魄力所驚訝,但效果如何還要看具體執行的情況。
他考慮到今年遭遇的兵禍情況,道:“頜陽與衙縣如此安排,那兩地原先難民如何處置?是否把他們也編入屯戶?”
此時他已經知道兩人可能對屯田理解有所不同,於是認真道:“正是,不管他們是否能夠作戰或者家中有無壯勞力,這一年之內他們隻需認真勞作,竭儘所能,自然不會讓他們餓到。我思慮在這亂世,實行大範圍屯田,方能集中力量掙得生存的空間。”
童遠沒有注意到,張既略微有些感動,這亂世普通百姓一旦遭遇變故隻能變賣自家土地給士族豪強尋求庇護這一條生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