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人才彙聚(2 / 2)

眾人感到一陣奇怪,童遠是邊境豪強子弟出身,竟然對士族家的教育感興趣。

賈習閱曆極為豐富,可也是沒想到貴為西涼軍領袖之一的童遠,竟然會如此看重自己在鄉野裡教育相關子弟的內容。雖然每一家的家學都有一定隱秘,但對於統領的主公大部分當然可以告知。

於是回道:“將軍實在折煞老朽,實在不敢親自教學。但家中一些典籍以及教學方法倒是可以給將軍這邊借鑒,內容有不少是關於識字、品孝邊事以及強身健體、騎馬射箭等方麵的,適合推廣。”

賈家這邊安排好了,裴家卻有些許難辦。

最為興旺的裴家,已經有不少宗族擔任地方官吏,作為留在聞喜家中主事的裴徵和裴緝,肯定要任命重要職務,但最好不是在地方。

一番討論之後,由同時精通玄學與理學的裴徽,擔任渭陽君府右曹掾史。

擅於處理本地各類民生事務的裴緝,則擔任渭陽君府的金曹史,專門主持境內鐵礦、鹽池的發掘和管理,並與柳孚一同負責境內航閱疏通。

至於衛固和範先表現並不突出,能力估計也非常一般。最後任命衛固為河東郡掾,負責勸課農桑的事務,範先擔任安邑縣尉,負責管理郡縣兵等事務。

這兩人心中略有不喜,互相對視一眼,就又默不作聲。

這樣的任命,與朝廷為了限製地方勢力,提出的本地出身的人,不得治理本地的“三互法”背道而馳。

其實,“三互法”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本就行將就木。童遠作為一方軍閥乾脆無視此令,直接任命他們,拉攏效果顯著。

在座的都已經擔任職務,童遠又想起三國演義裡麵,曹操那邊荀彧、程昱等人加入後,又舉薦了一眾人才。

於是也,他讓眾人舉薦人才,尤其是有誌向和才能,而未被重用的人。

賈逵率先道:“某有一好友,姓孫名資,字彥龍,太原中都人也。他三歲時父母遭遇變故去世,是兄嫂撫養他長大,此人才學甚優。”

“後來進入太學,為司徒王允因為同郡原因所賞識,擔任縣令。還沒到任,他的家鄉就遭遇匈奴等兵禍,再加上董君女與童將軍興兵殺王允複仇,他便暫時居於鄉野。”

到這裡他專門看童遠有什麼反應,這並州士人大多受過王允恩惠,他到底會采取什麼態度呢?

漢朝的風氣對於為至親複仇從來都是放任乃至支持的,王允誅殺董卓,董白等又報仇殺王允,這在當時多數人看來倒是理所應當。不過曾經親近王允的士子,他們敢用嗎?

衛覬、裴徽等人目光聚焦在童遠身上,看看他有沒有這個肚量。

童遠幾乎沒有猶豫,便道:“沒有問題,吾與渭陽君過,我們用人主要看重才能和誌向,這樣的人才當然歡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