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張燕,破匈奴,不北進,西為重。”
李儒給的這個發展戰略言簡意賅。
這裡麵最有學問也最微妙的是“不北進”。
這個不北進到底是什麼程度呢?向北那就是太原郡的郡治——晉陽,那晉陽占不占呢?
也許李儒的不北進,西為重,是不希望童遠部過於遠離政治中心——長安,畢竟控製長安朝廷,才有控製下的名義。
童遠卻對於目前的長安,興趣不大。他的想法或許是讓羊長肥,等著以後再宰。所以,他以為西為重,是西邊的匈奴......
他雖然有了想法,但他想看看孫資能否擔此重任,於是問道:“對匈奴王庭和黑山軍,穩住一派,攻打另一隻,彥龍以為如何選擇?”
孫資對於這兩者都很厭惡,不過從董白、童遠這邊來看,肯定會有這麼一個選擇。
他心想,既然他之前和匈奴舊王庭交好,那是要聯合舊王庭,選擇向東發展了。可是他話剛要出口,就想到如果是這樣,那根本沒有變化調整,何故還要這樣詢問,以及特彆準備重任?
看來恰恰相反,他鎮定道:“將軍已收編呼廚泉部,聽呼廚泉願意為我大漢征戰四方,想來這匈奴單於的位置會歸屬於他。那舊王庭遲早會來找麻煩,從來隻有我大漢讓附庸讓步,沒有歸附的還要要挾地位的。”
童遠聽了孫資這幾句話,感覺非常契合他的想法。
孫資察言觀色,知道的方向沒錯,繼續道:“黑山軍的張燕,已經被朝廷冊封為平難中郎將。近日來又配合朝廷,阻止本地變亂與胡人南侵,想來在短時間內,是友不是擔”
童遠笑道:“孫彥龍真乃大才,不愧是太原甚至並州的名士。我有一事要專門請教彥龍。敢問這太原各望族是何情況啊?”
孫資卻麵容嚴肅,正襟道:“這太原除了將軍仇人王允,這祁縣王氏一族以外,尚有晉陽王氏、陽曲郭家和晉陽令狐家。其中,晉陽王氏與祁縣王氏是晉陽及周邊的實際控製者。”
“晉陽王家掌握實權的是王柔、王澤兄弟。兄長王柔,字叔優,曾任護匈奴中郎將,現在年歲已高,在家主事。弟弟王澤,字季道,是前任代郡太守,與劉虞關係密牽”
額,這還真是擔心什麼來什麼。
“而這陽曲郭家一族,當家郭縕,現任雁門太守,雁門、代郡連成一片,另有烏桓控製大片土地。其已故父親郭權,曾任大司農,其叔郭遵,曾任東漢兗州刺史,光祿大夫。郭家、令狐家與祁縣王家關係非常密牽”
童遠現在是知道不能北進的原因了。
“晉陽王家和祁縣王家又是什麼樣的關係呢?”童遠這話出來,感覺有些不太對勁,又補充道:“我為家族報仇,要搞清楚仇人,三代以外肯定不會追責,他們兩家應該不是吧?”
孫資眼神中閃現一絲詫異,略微遲疑道:“確實沒有聽這兩家有三代以內的關係,淵源方麵就要直接問他們才知曉了。”
“不過,記得祁縣王家祖上是東漢初的王霸、王殷這一脈。一百餘年來赫赫有名。晉陽王家這一脈,一直名聲不顯。直到王柔、王澤兄弟拜入晉陽名士郭泰以後,才漸漸從寒門晉升為望族。”
真複雜啊,不過這意味著晉陽王家不一定是敵人。因為,太原郡老牌士族是祁縣王家和陽曲郭家,而中都的孫家和晉陽的王家算得上是從寒門新晉崛起的。
不過,王允之前對並州年輕才俊特彆關愛,在重視品德的漢朝,估計這些士族誰也不會對王允他們祁縣一脈落井下石的。
曆史上,確實是陽曲郭家與祁縣王家走得更近。現年六歲的郭淮,會和王允侄子——王淩的妹妹結婚,並在王淩起兵反司馬懿之後,上演了一把濃墨重彩的大戲。
而晉陽王家就有一些微妙了。代郡太守王澤的兒子,王昶與同郡的王淩在州郡都很有名氣,王淩年紀大一點(當時的家族名聲也更旺一些),王昶就把王淩當兄長看待。
後來晉陽王家與祁縣王家漸漸形成競爭局麵,王昶還成為曹爽與司馬懿爭奪的關鍵人物之一。
王昶的兒子王渾是滅吳的主要將領,位高權重,軍事能力很強。不過,在滅吳之戰中,他與順江而下破金陵的王濬發生激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