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青壯較多的屯田,張既想了想道:
“這個目前順利,各隊把地分給各戶,哪戶人壯,地好,工具多,哪些搞得好。也有兩個屯,是像老弱一樣,互幫互助,以工換工,用一牛,換三人幫忙。搞得還更好一點。”
“不過,有一個青壯多的隊,本來把地和工具集中到二十戶,結果反而搞得很不好,內部爭鬥,矛盾很大。”
“他們是軍屯還是民屯?”
“是軍屯”
童遠想了想道:“還真是西涼老兵凶狠自私的風格啊。讓他們把地和工具分回去。不過,他們暫時降為民屯。這樣自己內部亂成一團的兵,必須吸取教訓。”
“另外,這回生產搞得好的屯,全部在過去分配的基礎上,增加副食配給。搞得最差的,軍屯待遇降為民屯,其餘副食也不要想了,沒他們的份。當然,並非用心出力、分工合作原因的,可以酌情考慮。”
張既答道:“諾!對了,要不要推廣老弱搞得好的那些隊的方式?”
童遠道:“可以在各屯宣傳,但不從我們這個角度推動。如果各屯、隊願意且合適,讓他們自己決定,縣鄉吏員這邊做好宣傳和支持就足夠了。青壯多的那種搞得好的也一樣。”
他又補充道:“不過,那幾個老弱兒童比較多,分工合作特彆好的,除了物資鼓勵以外,我打算讓教學識字和技能的人,重點關照一下他們。這也是他們應得的。”
張既笑道:“甚好,在目前吃食標準之下,進一步提升和推動教育以及上升通道,是比多分物資更好的辦法。相信那些老人家都會很感動的。”
除了部分近期分配的以外,糧食主要集中在合陽。這兩縣情況就暫且這樣。然後是河東這邊幾縣的情況了。
河東搞屯田的主要是皮氏、汾陰、北屈、平陽和楊縣這五縣。之前一共安排了十五萬人,其中七萬多包括家屬在內的軍屯,剩餘為民屯。
這幾個地方,宿麥種植得很晚,此時剛剛完成收獲,估計不會向張既那邊可以很快統計上來。不過,有裴徵、裴緝這樣的能人,以及麵前從河對麵交換過來的優秀屯戶,估計很快就有結果。
不出十日,河東這邊也有了結果。不算各地豪強以及其他諸縣原本就有種植宿麥的地方。光算五縣的軍屯、民屯,共收獲,麥子七十九萬石。
其中,人口較多,土地相對平整的皮氏、汾陰和平陽就超過六十萬石。楊縣也有十萬石,至於山裡麵的北屈縣,本來就沒有照搬各地種麥,而是以牧獵漁礦為主。所以產量較少。
不過,經過換算,畝產比對麵低不少。隻有二百七十多漢斤,也就是後世的畝產麥子,接近一百四十斤的水平。
裴緝精於民政,再加上裴家早就學習關東和《四民月令》,相關經驗很充足。他分析道:“這個產量不及合陽以及關東,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種植時節太晚。主公平定河東已經是十月底,各地十一月底才完成耕種。這個時節能有這個收獲已經是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