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刺骨的城池下。
“你們有漢人,也有胡人;有種地的,也有放牧的;有自幼就生活在茨,也有方才安定下來的。不論你們是誰,腳下的這片土地是漢土!”
“在我大漢的土地上,就必須遵從法令。哪怕他是功勳卓著的英雄,哪怕他是威名赫赫的白馬將軍。”
“今,我們十萬大軍在此誓師,要讓下知道,大漢還在呢,誰也不能割據一方!”
“喔!”
一名將校帶頭高呼道:“為了大漢,為了大司馬!”
“剿滅白馬賊!還燕代安寧!”
大司馬劉虞,親率十萬大軍出征,直抵目標公孫瓚。
後者去年剛在界橋大敗,靠著袁紹軍心思不齊,追擊中前後脫節,才反擊得手,沒有一敗到底。
今年,公孫瓚的友軍黑山軍,被袁紹重創。長達半年的拉鋸中,他也試圖支援友軍,染指冀州。可是,得到的結果是鞠義將他按在地上摩擦。
出兵失力又不擅於生產的他,隻能將心思放在周邊百姓身上。
對於士族、寒門、豪強,他隻能提高稅率,最多要個三成左右。至於曾經與他並肩作戰,驅逐胡寇的農們,隻有兩個字,榨乾!
名滿下,與冀州袁紹頗為親近的幽州牧、大司馬劉虞,再也無法看著這個豪強出身的野蠻家夥胡作非為,既然不聽他的勸和命令,那隻能剿滅他了。
名義、威望、兵力,甚至是人才方麵,劉虞都占有優勢,這樣的戰爭要怎樣才會無功而返呢?亦或是有彆的結果?
……
以此同時,另一個地方也有一支大軍。
“殺!殺!”
“出發!報仇雪恨!”
“嗷嗷嗷!”
這些士卒身上與其是震的殺氣,不如是肆意放縱的匪氣與獸性。
這支數萬饒大軍一點不像後世古裝影視那樣整齊劃一,反而多數衣甲不整、枯黃饑瘦。不少人竟然手持農具,赫然是剛完成秋收的農夫。
旁邊還有幾千穿著鎧甲的正規軍,但隊形也不甚嚴整。
先看五花八門的兵器,有拿矛的,有持戈的,還有扛大斧的。再看衣甲,也是各具特色,有穿兩檔鎧的,有穿舊皮鎧的,還有不穿甲的。
再細究一下成分,有些是郡縣兵,有些是武將豪強部曲,還有些是嘯聚山林的匪類。
對於他們個頭矮的主帥來,為父報仇似乎是狂怒的緣由;對於他們的家主、都尉、地主、老大來,終於到了建功立業的時候;對於漂泊已久、方才安身的眾多農民、屯戶、流民來,打仗搶劫就是為了活下去。
“父親,我會讓世人和後人們知道,謀害你是什麼結果!”
曹操在這的兗州四處作戰,黃巾軍、袁術軍、白波軍、黑山軍、匈奴兵、州郡兵還有丹陽兵……
可能還有很多很多,這兩年來一直圍著他打,可全都被他一一擊破了。現在他要讓下知道,他的憤怒和反擊有多麼可怕!
曹軍雖然決定性的擊退了袁術,將他趕到淮南,可這些日子的並不順暢。那點稅收隻能勉強支撐活下去,新實行的屯田還在探索之中,不打出去吃彆饒,隻有死路一條。
徐州這些年雖然不富,但半個州剛收的糧食,應該足以支撐這支軍隊拚搏一年多了吧。
“傳令下去,自由殺戮,搶得的糧食、財富隻需上繳一半。”
“諾!”
……
這兩隻軍隊從各方麵來看,劉虞的燕代勇士、漢胡搭配、騎兵充裕的大軍,怎麼都要比曹操的少量部曲、大批農民、兵雜馬瘦的混雜軍要強悍許多。
對手方麵,姑且就認為,在北地身經百戰的公孫瓚,要勝過多年參與防禦羌亂、鎮壓黃巾、襲擾曹操的陶謙。白馬義從與丹陽兵在各自主場都是頂級。
可是,陶謙周邊可是有著袁術、田楷、孔融、劉備等一批堅定盟友。而麵對名滿下的劉虞,公孫瓚徹底淪為孤家寡人,甚至長期苦於其實力的烏桓、鮮卑,都紛紛跟隨大司馬討賊。
那有是什麼改變了劉虞、曹操接下來的結果呢?
最主要的差彆還是在於人,不論是個人能力、集團還是整體組織,後者均對前者形成碾壓。
劉虞是此時首屈一指的大人物,其品德風評冠絕海內,幾十年宦海生涯和經學積澱讓他博古通今,連有四世三公之名的袁紹,也要追隨於他的身後。
曹操,不客氣地,此時下都認為,他是劉虞手下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