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造“空軍一號”2(2 / 2)

“2400萬+一千噸香腸,否則的話,我就找空軍租用他們的三叉戟。”王躍毫不退讓,三個月也是他的底線,《空軍一號》拍攝需要做很多準備,如果一架飛機就要半年的話,那他的電影要等到什麼時候上映,難道真的要等到運十項目被砍以後嗎?

最終,在殘酷的現實麵前,兩位老人最終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為了運十的前途,他們沒有選擇,隻是,對王躍這家夥將雙方談話的全程進行錄像的行為有些不滿。

同樣,飛機上的計算機和打印機給讓他們印象深刻,這邊剛談完,你把便合同就打印好了,雙方完成簽字後,人家支票就直接遞過來了,沒有無休止的談判,也沒有連綿不絕的應酬,僅僅幾個小時,他們就在飛機上達成了合作。

中午雙方都沒去餐廳,而是在飛機上吃了一頓預製菜大餐,西貝的龍年歡聚大禮盒同款,十五個菜,分量十足,色香味俱全,讓兩位老爺子大開眼界,他們還是第一次知道在飛機上也可以吃得這樣豐盛。

吃完午飯,一邊等飛機製造廠這邊走蓋章流程,一邊和兩位老爺子商討飛機改造和裝修的細節,這個時候,一直充當攝像師的張奕謀也參與了進來,作為《空軍一號》的導演,王躍希望他可以加大參與力度,從一開始就把握這部電影的質量,沒辦法,他雖然有天分,可經驗實在是欠缺了不少。

王躍的改裝設計實際上是以707為藍本設計的,加上他本人並不是搞設計的,對飛機了解也一般,所以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而且王躍設計的很多高科技布景都需要研究怎樣呈現,既要簡單好操作,又不能讓人看出破綻,這就需要相當的技術底蘊做支撐,好在馬老和程老基本上都能理解並根據國內的技術儲備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這時王躍才知道,他們對運十預警機型號的預研深度已經遠超他的認知了,很多自己意識中隻有國外才有的東西其實國內都有,唯一不足的,就是要技術上還有些落後罷了,可是沒有關係,像飛機這種東西,從來就不是單一係統的先進性就可以的,可關鍵的還是係統整合,隻要你功底足夠深厚,一堆二流零部件一樣可以造出一流的飛機來。

打個比方,他空間裡的那輛212吉普車,所有的零部件技術水平都不高,就算是那些自己加工的零部件,原廠也能造出來,可為什麼自己的車可以在全方位碾壓原廠新車,說到底,還是王躍爺爺的係統整合能力。

對於運十王躍也希望能夠走上一條依靠技術整合來勝出的道路,我可以所有的係統都不先進,可隻要製造出來的成品大差不差就可以了,後世21世紀20年代的時候,西方隻要願意可以遠程遠比任何一架飛機的動力係統就是最慘痛的教訓,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不被敵對勢力卡脖子,運十都必須要支撐下去。

不然你以為地球那邊咱們和大毛為什麼都下死力氣研製國產大飛機?難道說他們不知道國產飛機運營成本高,使用壽命低,技術水平落後?大家都明白,可實在是害怕啊,技術越進步,恐懼就越深,實在是太要命了。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