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有餘,張清揚漸漸摸清了遼河市的有關情況,對其它幾位常委也有了初步了解。在秘書牛翔的幫助下,各項工作也漸漸冠冕堂皇地抓了起來,所分管的工作,以及他負責聯係的任務,他都與其它的各部門一把手進行了勾通,或者說是指示。
一個月下來,在與他有過接觸的中層乾部眼裡,張書記比較溫和,而且談吐不凡,談話的時候總喜歡引經據典,看起來很有文化。隻是張書記的指示看似有思想、有氣度、有魄力,可是如果實際一想,好像全是一些空話。這樣一一來,彆人更加認為張書記隻是一個誌大才疏的毛頭小子了。不過在工作上他們表麵上都聽著張清揚的指示,暗中當沒當回事就兩說了。
這也正是張清揚想要得到的效果,隻要下屬對自己看似尊重,暫時也就可以了。他現在還沒有太大的決心在常委會上取得一席之地。
市政府那邊錢衛國省長的秘書李小林也到位了,他出任副市長一職,通過了市人大任命,隻是分管的工作沒有什麼份量,全是其它幾位副市長分管剩下的,他的處境還不如張清揚。
值得一提的是,張清揚到遼河市的這段期間,還沒有一位下屬對他進行過私下的拜訪,這有些不符合常理。按理來說主管領導新上任,下麵的頭頭腦腦們應該趕緊過來拉關係套近乎,送點禮品什麼的。而這些人一個也沒有來,就可以看出他們對張清揚是什麼樣的態度了,在他們看來遼河市還是市委書記陸家政的一言談,他這個張書記隻是個掛名書記而已,彆看分管工作多,也重要,好像對什麼都可以指手畫腳,其實他對什麼都插不上手。
張清揚的低調沒有給遼河市官場帶來任何變化,好像他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而陸家政對他也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並沒有與他商量過什麼事情,他完全被高高地掛了起來。
這天,張清揚迎來了他到任後的第一次正式的常委會,各常委全都到了,就連不常出麵的駐軍指揮官陳軍也過來了。張清揚參加的第一次常委會,這位“妻侄”怎麼說也要給“小姑夫”麵子。
會議上的議題很多,大多在書記、市長的碰頭會上研究過了,常委會上隻不過是走個形式。現在的常委會無非就是人事與經濟,在談經濟工作的時候,陸家政旁若無人地講了很多,好像根本就沒想讓市委金淑貞和分管經濟工作的副書記張清揚插話。
張清揚明白,陸家政的一言談搞得很有水平,讓你有苦也說不出。當他談到遼河市當前的幾個項目時,就歎氣道:“京遼高速這個項目國家利項都三年多了,可是中央遲遲不拔給我們資金,這很是阻礙我們遼河市的發展啊!現在從京城到遼河市的公路遼河段還是二十年前的老路,路況破壞不說,就是運輸能力也很弱,如果我們與其它修好的分段連接上,建一條京城直達遼河市的高速公路,由京城到遼河要縮短四個小時的時間,並將大大改觀我市與京城的勾通,對經濟、文化的發展將有大的作用!並且京遼高速如果向東與延江高速接上,我市今後與省城江平的來往也更方便。眼下,這個項目十分重要,大家商量一下如何籌集到資金,怎麼說也先要把京遼高速修上。”
張清揚暗暗考慮著陸家政的話,京遼高速就是連接京城與遼河的高速公路,而延江高速就是延春直達江平的高速,現在由遼河去江平,就要通過延江高速,從遼河取道向東,才能轉接江平,而延春與遼河市之間沒有高速相聯,雖然這個項目省內也立了項目,但是延春方麵不想出錢,所以遼河市單方麵也就無法承受這麼一大筆資金,這條高速就遲遲沒有修上,這大大防礙了遼河市與省城江平市的往來。
可以說陸家政的話說到了關乎遼河發展的命脈,如果遼河市向南與京城修建直達高速,再向北經延春與江平市接上,那麼遼河市就將成為連接東北三省與京城往來的另一條支點,遼河市的影響也將加大,其作用是無法估計的。關鍵在於現在京城通往東北還有另一條直達的高速公路,隻不過沒有經過遼河而已,而是由京城直達遼東省會奉天市,再由奉天市轉往江平市,這條高速路比較省時,可是卻阻礙了雙林省與京城的勾通。但是眼下,有了這條京城通往東三省的主乾線,中央就沒有必要出資修建京遼高速,遼河市要修建遼河段也可以,不過中央暫時不想給錢,需要當地自己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