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揚言歸正傳道:“金市長,在火車上我就一直尋思著在我整理的那份文件上,還需要加入一些遼河市將來大展的大規化,就比如說建成城市人口為二百萬以上、總人口超過五百萬的特大型地級市,加大輕工業、出口、旅遊方麵的發展,這些都離不開修路。”
“是啊,這個口號是幾年前喊出來的,雖然遼河市總人口在東北來說已經可以說是比較大的邊境城市了,但我市的大片地都在搞農業,開發區、經合區、中朝貿易互市等都需要擴建,如果把這些與京遼高速聯係起來,漸大大提升這條路存在的價格,你提的這個意見很好,我們馬上就修改……”
金淑貞做事情雷厲風行,馬上就叫來了自己的秘書和張清揚的秘書,四人在辦公室裡對文件又進行了一次完整的修改,在修改文件的過程當中,金淑貞又一次發現了張清揚對經濟發展的獨到眼光,以及對招商引資工作的精明之處………
下午,駐京辦李主任來彙報說他已經約好一些相關領導明天吃飯,金淑貞點點頭也懶得和他說話。張清揚便從一旁問了問請客的地點、菜式等等。
當聽李主任說按照相關規格,這頓飯要兩萬多塊錢,所以就請了位遼河市在京的商人買單時,金淑貞就想發火。張清揚卻是明白這個數字宴請京城的司局級乾部不算過分,所以就點頭表示知道,把李主任打發走了。之後,他才對金淑貞說:“我國官場特色,一頓飯幾萬塊錢還算正常,如果規格不高,領導會有想法的,他們會覺得我們這些小城市乾部對他們不夠重視。”
金淑貞點頭表示明白,隻是苦笑著說:“我們每年就那麼少的活動資金,吃幾頓就沒了,看來老李說他們資金不夠花也有道理。”
張清揚就笑道:“如果沒有我們當地商人的支持,他們就更沒錢了,有時候像宴請領導,他們就會再找一些商人,名義上是幫他們拉關係,實際上就是找人來買單……”
這時候一旁的秘書牛翔插嘴說:“怪不得有人把駐京辦的工作比作成是拉皮條……”
金淑貞和她的女秘書臉色一紅,笑笑沒說什麼。張清揚瞪了牛翔一眼,批評道:“多嘴!”
牛翔吐吐舌頭,卻不以為意,他知道張清揚並非是真的生氣。
第二天,在京城飯店,金淑貞與張清揚宴請了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與京遼高速項目有關聯的領導。他們全是司局級乾部,有的才是副司長。其實從級彆上來說,張清揚二人的級彆與他們都差不多,但是奈何人家是京官,感覺上就低了一頭。但是京官與地方官不同,在地方坐到廳級的乾部,往往喜歡擺譜,而京官相對而言就很謙遜、客氣,這也是因為在京城不消說是廳級乾部,就是部級乾部比比皆是,背後沒有什麼力量的人是不敢裝腔作勢的。
雖然他們表麵上客氣,但是在金淑貞與張清揚麵前,他們的表情上還是流露出一絲傲氣,擺明了沒瞧得起小地方上的乾部。
當張清揚和發改委東北振興司的司長談起遼河市發展的幾年規化時,他就連連搖頭,遼河那個邊城小地還沒有入了他的法眼。張清揚心裡清楚,一但修通了京遼高速,那麼遼河在我國地位的提升將是無法估計的,遼河市將成為連接中原腹地與我國東北邊境的中轉點,如果建成通車,遼河市的擴展將是驚人的速度。可是這位司長明顯對這些不感興趣,他的眼光都局限在東北三省的省會城市,在他看來東北要想發展,還要以大城市為主,像遼河市這種發展中的中型城市,眼前還無法影響東北發展的大局。
聽著東北振興司司長的談吐,更加深了張清揚修成這條路的決心。他決定如果今天不成功,他明天就去拜訪一下發改委的鄭副主任,那是老爸劉遠山在發改委的助手,聽說他很有發展中的戰略性目光。
酒席的末尾,當金淑貞提出來希望財政部多多支持遼河市的發展時,財政部預算司的副司長很是客氣地說:“金市長,關於高速公路這個項目的初期資金的使用,我們財政部並沒有主導權,隻要發改委的領導確立了開工日期,那麼初期啟動資金我們將馬上會分批拔下去。但是如果發改委沒有消息,我們就不能拔款。”
金淑貞與張清揚就共同拍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司長的馬屁,這位司長就說明天讓張清揚把有關材料送過去,他與上級進行勾通。話雖這麼說,但是金淑貞與張清揚都明白,這事八成他是不想給辦了,因為他並不太看好這個項目,這位司長個人覺得眼下以遼河市的城市規化,還不需要修建這麼長的高速公路,他的意思是勞民傷財用處不大。
回去的路上,金淑貞在車裡就對張清揚說隻能另想辦法了,東北振興司司長擺明了不支持的態度,那麼此事放在他的手裡就不會成功,隻能另尋門路,向發展規化司使使勁兒,找找其它發改委的乾部,爭取讓發改委的主管領導看到由張清揚整理出來的意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