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件,張清揚不由得想起了來東北司上任後,第一次與劉誌發針鋒相對的那次講話,可以說這份文件就是那次講話的延伸以及擴展,國家已經看到了隨著房地產業的擴張,農用地減少,農民損失增大,收入減少。還有很大一部分農民沒有脫離貧困,這也促成了農民不再種地,而改行的局麵。其根本原因就是全社會各界對農業的不重視,對農民的不重視,農民已經處在一個很矛盾的邊緣上,因此才不甘心一輩子種地。放眼望去,農民朋友,已經被人藐視了。
張清揚仔細看完了文件,暗暗叫好,這與他的執政思路很相近,遼河當初在製訂長久發展計劃時,在發展工業的基礎上就比較重視農業,看來他又走到了前麵。
桌上的電話響了,是張森打來的。
“清揚,文件看到了嗎?”
“嗯,剛看完,真是大快人心!”
“是啊,我就知道你會欣賞這份文件的,是不是有些想法啊?”
“嗯,是有些想法。”
“那正好,我有一個小時的時間,過來聊聊吧。”
“好。”張清揚放下電話,有些激動。
…
張森辦公室裡,張清揚侃侃而談。他在遼河時,在農業方麵做過不少努力,因此很有發言權。張森不住地點頭,含笑問道:“依你看,如何讓東北這個產糧倉繼續擴大生產值?”
“隻有一點,那就是減少開支,增加收入。我國改革開發二十多年了,各界人氏都得到發展,隻有農業發展相對落後,農民收入較少,這是不公平的。要知道如果沒有農民的無私奉獻,我們的經濟,工業、商業都不會發展這麼快,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當中欠農民太多了!”
瞧見張清揚說得很激動,張森突然問了一句:“清揚,我看過你的資料,你好像一直都在關注弱勢群體,對不對?”
“我覺得這是改革開放欠下的賬,我們應該有所補償。”
“可是,你要知道,搞政治的在針對弱小群體這方麵,成績不會太大,隻有把經濟搞上去,才會有升遷的資本!”
張清揚點頭,長歎一聲道:“我當然明白國內的政治還不夠開明,需要改革,這屆政府也在努力搞政改。事情總要有人來做,相信總有一天民生建設,社會保障問題會得到重視。”
張森讚許地點頭,表揚道:“是啊,這也是我最欣賞你的地方,作為乾部墨守成規也許不會有問題,可是隻有朝前的眼光才可以得到進步。”
張清揚感歎道:“我隻相信事情是要一點點來做的,隻要我們發現了問題,那麼就應該去解決,一代不行,兩代,或者三代,早晚有一天會解決好的。”
“嗬嗬,話題扯遠了啊!”張森笑道。
“嗯,是扯遠了。言歸正轉,我覺得趁著國家條例出台,我們不如先在東北建成農業現代化示範區,重視基礎配套,強調可持續增長,這才是農業發展的根本。”
“這個現代化示範區的想法好,可以試著搞搞,這方麵你多留意。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和基層聯係一下。”
“我明白,”張清揚點頭,又笑道:“單是這樣也不夠,我剛才說過了,如果不讓農民得到好處,任何政策都沒用,他們不會支持的。”
“那你的意思?”
“示範區要搞成一個特彆的群體產業,可以是公司,比如說像北大荒農墾集團那一類,讓農民像正當職工一樣上下班,有工資,有勞保,醫保等等,讓他們充分體會到現代化農業發展帶來的實惠,隻有這樣他們打心底才會支持。這也是我在遼河時的想法,現在不可能普及,但可以試著搞一點。”
“我基本上明白你的意思了,這樣吧,你在司裡開會研究一下,我給你一個發展方向,比如說北江、雙林等一些農業比較極中的地方,那裡有廣大平原啊!”
張清揚點點頭,“我回去後組織人開會研究一下具體策略。”
“我隻有一點要求,當成你的事業來做,小夥子……你會被曆史記住的!”張森用力地拍了拍張清揚的肩。
“張主任放心,我儘力而為,有國務院的指示,我有信心!”
…
走回自己的辦公室,張清揚有些鬥誌昂揚,要知道他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最喜歡的就是做事。張森最後的那一句話正合他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