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此次調整,多位劉係或者親近劉係的乾部走上前台,劉係取得了利益。但是劉遠山難得的是一碗水端平,重視的不是乾部的出身,而是個人資曆以及能力。就拿崔建林和朱權而言,這兩位都是江南乾部,但此時都從副省級一部跨越到了正省級,可見劉遠山的大公無私。特彆是朱權,他雖然是浙東省委常委,金寧市委書記,明確為副部級。但這隻是屬於高配乾部,金寧市還是地級市,如果他調整後升為副書記,就已經是一步高升了。可這次劉遠山大膽建議,直接把這位南方工業強市的市委書記派到北方第一工業大省,出任政府一把手,足以見得他在任用乾部時重能力而不是重派係的心懷天下的眼光。
北方劉係與江南係還有喬係的曆史淵源眾所周知,這次調整,反對派沒發一言,甚至針對賀靜遠、賀保國兩人的調職,都保持了高度的推崇。這還不算,除掉各省的一二把手,像副書記、副省長等職位,全國也調整了二十幾人。這次中組部的大調整,舉國振驚。中組部的任命對外一經公布,國內外媒體就吵翻了天,大家都說這是黨內用人改革的一大步,體現了我黨的政治進步。同時,外媒對下屆常委的熱門人選,現任決策層委員劉遠山也高度看好,港媒更把他評為了最開放、最大膽、最革新的中組部長。
當然,有正麵消息,也有負麵消息。張清揚是劉遠山的兒子,這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就有記者向劉遠山提問,關於這次乾部大調整的整體思路,其中有國外媒體尖銳地提出,安排張清揚出任雙林省的省長候選人,是否任人唯親。
劉遠山當即笑著反駁道:“我黨用人,曆來都重視能力而不是出身,我連其它人都可以相信,為什麼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能相信呢?再者說關於張清揚的任命,並不是我劉遠山說了算,這是需要中組部及決策層全體通過嘛!如果他有能力適合出任此位,反而因為與我的關係,便限製他的發展,那你覺得這樣是公平的嗎?也許你會提到他的年紀,也許以他的年紀而言,同彆人相比,的確年輕了一點,但這幾年我黨重點培養年輕乾部,那些二十多歲的市長是越來越多了,這代表著政治的民主和進步。張清揚雖然才三十八歲,但是其個人經曆豐富,他的履曆就不需要我來宣傳了。年輕有年輕的好處,大力提拔年輕乾部也是我黨未來用人的新風向,這與他和我的關係無關。如是有些朋友一定要把我們的關係聯係起來,那我反而要自豪,因為他的能力也有我的遺傳嘛,哈哈……”
聽著劉遠山的幽默,大家會心一笑,有的拍起了手掌。那位問話的西方記者更是連連點頭。等笑聲漸止,他接著說道:“各位外國媒體們,借此機會,我也想請你們幫幫忙,這麼多年西方世界一直在批評我國乾部的用人觀念,說我們是一群由老頭子執政的國家。其實這種境況早就消失了,現在你們可以看到,我們的乾部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學問化,這是我們的進步,我希望你們可以看到和正視我們的進步。你們也要理解這種改革,其實這對你們來講並不陌生,據我所知,西方很多國家的元首都是年輕人嘛!”
有不少報紙雜誌都轉載了劉遠山的現場答問,他們所關注的除了劉遠山的機智外,更多的是對黨內民主的關注。這些關注也使得劉遠山這位比較低調的中組部長站到了人前,受人褒獎。任命下達後,張清揚才清楚,原來早在他和劉遠山吵架的那天晚上開始,父親就已經決定把他安排到雙林省任職了。隻是劉遠山對他還不是很放心,就有意冷落了他一個月之久,想考驗考驗他,還好張清揚沒有讓他失望。一句“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很令劉遠山滿意。自然,這對張清揚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不說雙林省的發展緩慢,就是乾部能力的落後和目光的短淺,就製約了他的執政思路。一省與一市不同,省長又不管人事問題,用人不當,就會限製他的改革。更何況雙林省還有一位強硬的省委書記馬中華。張清揚再次回到家鄉,除掉延春、遼河老部下對他的歡迎,其它的也就隻有凶險了!
……
張清揚的任命下達後,第一個打來電話祝賀的就是金淑貞。金淑貞興奮地說:“清揚啊,我太高興了,就是組織上今後不讓我複出了,我也樂意用我的位子來換你!”
“大姐,謝謝你的支持,我現在是兩眼一抹黑,哪天我去和你聊聊。雙林省的未來之路,我還需要你的指引。”
“關鍵還是看馬中華!”金淑貞就說了一句話。
張清揚點點頭,微微一笑道:“老大姐,我不是去複仇,而是去工作,我有分寸。”
“對,要的就是你這個想法,我對你很放心!”電話裡響起金淑貞的笑聲,“聽到這個消息,我的病仿佛全好了。”
張清揚放下電話,感覺輕鬆了許多,這半年多的擔心終於沒有了。辦公室的門響了,是秘書孫勉拿著文件走進來,滿臉是笑地說:“張部長,這是您在監察部最後簽屬的文件!”
“那更要把張清揚三個字寫得漂亮點!”張清揚接過來看了看,笑得很開心。
孫勉說:“你的字不用練就已經很漂亮了!您看看,這辦公室裡有什麼需要帶走的,我現在幫您收拾,明天您就不用來了。”
張清揚環顧一周,看到了左麵牆壁上的那幅字,對孫勉說:“這副字在這裡掛了快兩年了,你知道出處嗎?”
那是劉老所寫的三句話: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當初孫勉在為張清揚秘書的那天起,就對這副字感了興趣。確切地說是對寫字的人感興趣。當初他第一眼看地到劉老的大名時,嚇了一跳,默默地佇立了好久。現在聽到張清揚問自己,他馬上回答:“這句話出自《尚書?虞書?堯典》,是其中的名句,首長挑重點寫了出來。”
張清揚點點頭,歎息道:“兩年來,我每時每刻都記著爺爺的話,每天望著這副字,心裡倍感沉重,現在突然輕鬆了一些,你知道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