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誌飛這幾句話說得還算符合省委副書記的身份,馬中華馬上說道:“誌飛說得好啊,要不是他急時發現,我們都還蒙在鼓裡,現在大家談談處理辦法。”
張清揚沉吟道:“采取適當的手斷控製輿論影響是必要的,但我覺得公安機關還是不要立案了,我國法律有公民自由言論的權利,如果真要調查,又會被人說成是爛成職權了。”
“張省長說得對,”身為宣傳部長的高仁成對輿論力量有著很深的了解,他說:“這件事隻能采取冷處理的辦法,暗中與相關網站聯係,他們應該會有辦法控製的。”
“還有一點,我覺得不要發文更正了,那樣又會議陷入新的事非當中,像這種事情,必竟是針對我個人的攻擊,如果利用省政府官網回應的話,又會被人說三道四了。”張清揚看向鄧誌飛說道。
鄧誌飛沒想到自己計策落空,訕笑道:“那也好。”
孫常青對這種事情沒什麼辦法,隻能附和道:“是應該冷處理啊!”
馬中華對於網絡、傳媒、輿論的了解更少了,他對這些高科技不懂,聽了幾人的訴說,心裡也有底了,看向高仁成說:“仁成同誌,與相關網站聯係,這個是不是需要一些費用?”
高仁成笑道:“這個自然,不花點錢是不可能的!”
鄧誌飛馬上說道:“我在京城有一些朋友,並不是官麵上的,正好可以求他們幫幫忙,但是花銷肯定不低啊!”
鄧誌飛也算是高乾子弟,他說在京城有些朋友也很實際,大家都紛紛點頭。至於說到花銷開支,在各位官場人的眼中也算正常,他們不懂高科技,見網上的勢頭這麼大,還以為需要很麻煩的程序才能控製住。因此多花些錢也在所難免。
馬中華大手一揮,手道:“特事特辦,該花的錢就要花,能用錢處理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再說這關乎我們一省的聲威,一定要儘快處理,誌飛同誌,那這件事……”
張清揚冷眼看著鄧誌飛的表演,見到馬中華要把事件交給他處理,火候已經到了,他冷不防地打斷馬書記的話說:“馬書記,這件事交給我處理吧。”
“清揚,你還有其它辦法?”
“我在新聞界有一些朋友,以他們的能量,應該可以辦成此事。更何況事件因我為起,不管怎麼說,我也應該站出來。”說到這裡,張清揚看向鄧書記,笑道:“如果要找官場以外的朋友,那麼他們的要價肯定高啊,所以我想……能省的還是省一些吧。”
“省長的意思是……不用花錢?”鄧誌飛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了。
“找官場中的朋友,那就要走正常程序了,隻需要花些手續費。”剛才在會議之前,張清揚向陳靜谘詢過了,陳靜這些年一直在搞宣傳工作,調到新聞局工作之後,更是與各種媒體打交道,可以說經常受命限製網絡上的一些對政府不利的帖子或者傳聞,辦這種事情那是手到擒來。
馬中華有些意外,沒想到張清揚能夠如此冷靜地對待此事,身在華夏仕途的官場中人,已經習慣了做事托關係、找人,往往一個很容易的事交到他們手裡,他們早就忘記了走正規渠道,反而會四處托關係、找朋友辦理,使得一件原本可以輕而易舉就辦成的事。把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辦得複雜了,這幾乎成為了華夏官場的慣例。聽到張清揚如此說,馬中華就皺了下眉頭,擔憂道:“省長,此事非同小可,新聞存在的天數越多,對我們越不利啊,你有把握通過官方渠道處理?”
張清揚淡淡一笑,說:“內務院新聞局乾的就是這種工作,以它的力量我想應該不難吧。”
“新聞局?”馬中華雖然不了解網絡,但是卻很清楚新聞局的能力,聽說張清揚在新聞局有朋友,懸著的心放下了。
張清揚進一步解釋道:“是我的一位老下屬,我現在有難,她會頂力相助的,嗬嗬……”
張清揚的詳細解釋,其實是為了給鄧誌飛一個台階下。果然,鄧誌飛聽張清揚這麼說,還看了自己一眼,心領神會,點頭道:“這樣更好,更好啊,那就等……假如事情還是不能控製,我在求朋友幫忙吧。”
“我也是這個意思。”張清揚對鄧誌飛笑了笑。
鄧誌飛微微有些失望,這件事的確是他在背後操作的,本以為在碰頭會上耀武揚威,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卻沒想到張清揚早有準備。他把在坐的各位都當成了是對網絡不了解的門外汗,事實證明,除掉張清揚以外,隻有高仁成稍微對網絡了解一些,其它老乾部的確不太懂網絡新聞控製的手斷。在這種情況下,鄧誌飛打算在會上把這個任務接下來,隨後極度渲染此事的難辦程度,等事件在網絡上鬨得轟轟烈烈,引起相關部門,或者中央領導的重視後,他在通過關係把事件壓製住。那時候事件雖然是控製住了,但恐怕張清揚早就“盛名在外”了。
然而,鄧誌飛低估了張清揚的能力,更低估了孫勉的眼界。他沒有想到張清揚的秘書孫勉能夠急時地發現網絡上的傳聞,使張清揚在第一時間就有了應對策略,要不然他這個突然攻擊,還真會令張清揚措手不及的。張清揚將事情和陳靜一說,陳靜滿口答應下來。在心中有底的情況下,張清揚才敢在會上如此平淡表態,要不然這件事隻能交給鄧誌飛來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