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晚上,張清揚自從看了舉報信之後就再也沒有睡著。
延春是張清揚成長的地方,他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年,從政之後,他又多次回到這裡。可以說,張清揚對延春的了解完全就是一個本地通,但是陪同張書記視察的乾部們都吃驚地發現,張書記隨手拿著延春的地圖,每到一處就嚴格地與地圖對比,甚至有時候還拿出小尺子做標注,與地圖上的比例尺進行測量計算出實際尺寸。沒有人明白張書記想乾什麼,隻是通過他思索的表情,可以分析出張書記又在研究大事情了。
表麵上,張清揚此次來訪延春,是就學習貫徹落實省第x次黨代會精神、加快民族地區科學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做好邊境地區穩定工作進行調研。可實際上,張清揚並沒有召開什麼學習會議。從第二天開始,便深入延春的大街小巷,登山望遠,看遍了延春境內的所有河流情況,這令延春的乾部都很緊張。
二十年前,延春曾經有東北的“小江南”之稱,可是二十年後的今天,由於管理鬆泄,工業廢料、生活垃圾的排放等等,延春的環境大不如從前。當然,延春的乾部並不清楚張書記站在河邊都思考了什麼事情。
延春州首府延春市同琿水市一樣多山,可開放的麵積都不如琿水多,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延春的山腳下已經蓋滿了房子。張清揚來到延春市草帽山,望著樓房從山腳蓋到山腰,對身邊的金龍君說:“現在的延春碰到發展的瓶頸了吧?”
金龍君點點頭,臉色沉重。
張清揚接著說道:“延春州八個市縣,延春、琿水、龍門是發展最好的,延春又是其中的領頭羊,可是延春的局限也最多,琿水靠近邊境,地多人少,還有很大的可開發的資源;龍門不是山區,也有大麵積的土地。隻有延春現在已經無處可開發,已經開發到邊上了吧,我從地圖上發現,現在延春的市區擴建已經到了石川市的邊上了吧?”
“嗯,現在我們市區的發展已經接近了石川的農村。”
“就拿這裡來說,”張清揚指了指腳下,“已經開發到了山上,完全可以顯示出延春真的沒有土地了!再這麼下去……彆說發展,我看都會後退!”
張書記的一席話,讓延春的所有乾部都表情嚴峻。特彆是延春市級領導,感覺到後背出冷汗了,如果延春在他們的手上發展退步,但就是曆史的罪人!這也是張書記與其它領導的不同,他是一位技術型全才,每次調研都不是空嘴說白話,而是直接就能說對問題的要害,這也是基層乾部最害怕的地方。張清揚來過延春多次,每一次都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金龍君身為延春州的書記,眼光自然不會單獨放在延春市。他憂心忡忡地說:“提到延春市,石川發展最難,石川市雖然當年被升格為縣級市,可是其城市的發展還不如琿水縣,人口才十多萬,我可以厚著臉皮說,發展了這麼多年,石川的構架其實還是一個縣!石川夾在延春與琿水中間,琿水是邊境城市,延春又是州首府,您說……誰願意把錢投在石川?就連石川的老百姓,有時候買個東西都去延春和琿水,甚至在那邊買了房子。”
“沒錯,我了解石川,因為他比琿水發展得早,所以當年就提為了縣級市,可是後來琿水又搞開發,石川就沒有發展起來。本來當初琿水也要提為縣級市的,隻不過當年受到錯誤大開發潮的影響,上頭就把這件事壓了下來。可事實已經形成,以現在的城市發展來分析,琿水完全可以成為市,石川……”張清揚搖搖頭,不願再談下去了。
延春的乾部聽到書記的話後臉色一變,難道說張書記真的有了什麼想法?
“延春的旅遊業怎麼樣?”還不等延春的乾部接受張書記的思維,他又轉移到了新的問題上麵。
金龍君看向唐小林,想給她一個表現的機會。唐小林會意,實話實說道:“要看怎麼比吧,同延春的五年前相比,還是有進步的,但是如果同一個專業的旅遊城市相比……那就有點非專業了……”
提到旅遊業,張清揚突然想起一事,說:“剛才提到石川,我到是忘記了一件事,石川可是還有一個火車站,那可是國家一等站,所有外來的火車到達這裡就停,可以說這裡是個終點,相比之下,琿水就不行了,需要在這裡轉車,這也是琿水沒有發展起來的關鍵,我看三年內琿水必須通火車!”
延春的乾部又都振奮了,唐小林笑道:“張書記,無論是琿水的乾部還是州委,都在考慮這件事,可是上邊一直沒給批,另外……也沒有錢……”
“關鍵還是級彆的事情。”張清揚看向金龍君,意味深長地說:“延春的發展不能等了,延春的發展要看琿水!琿水可以帶動整個延春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