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可以安裝大口徑雷達的“尖頭飛機”就是先進的代名詞,隻有數量不多的殲8B和蘇27有這種特征。
而今天,他們竟然看到了一架同樣擁有這種特征、可以安裝雷達的殲7改進型!
不要看30-40公裡這個數字好像不大,要知道90年代美軍主力的AIM7F空對空導彈,迎頭攻擊的最大射程也就40公裡而已,我國從意大利購買的阿斯派德以及在此基礎上仿製的霹靂11,射程更是隻有30公裡,所以這個560mm的機頭在眼下已經夠用了。
更不用說在這個基礎上,飛機的飛行性能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還有所改善!
“這個殲7改進型如果搭配霹靂11的話,那就已經和F16差不多了啊!F16帶AIM7也就能打個三十多公裡的樣子。”大多數學航空的人對於空軍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嗯,也就是航程方麵可能還有一定差距,畢竟飛機體量擺著。”另一個人看上去要理智一些,但語氣中明顯也帶著興奮。
“嗐,航程短叫什麼問題,咱們又不像美國佬一樣去欺負彆人,我看呐,要是年初的時候咱們能有200架,不用,能有100架這種改進型殲7,那兩艘航母肯定不敢這麼猖狂!”
這句話瞬間獲得了周圍人的一致讚同。
雖然我國的航空工業還比較落後,但是殲7還是可以敞開了供應的,隻不過當前型號的殲7造出來就已經落後,所以隻能維持少量生產而已。
一時間,雖然大家的看法還不統一,但整個教室裡的人幾乎開始討論這架飛機的性能、成本、製造難度甚至裝備部隊的前景。
實際上不僅後麵的學生,就連幾個評委老師都開始考慮,這個改進型號是不是真的有落地的可能性?
“小常啊,你的設計,雖然還有些待完善的地方,但從我個人來講,已經沒什麼好問的了,如果讓我來操刀,肯定拿不出比這更好的方案。”
四個評委中年紀最大的李光教授摘掉老花鏡說道,看向常浩南的眼神中也帶著欣慰:“所以我想問一下,你覺得這架飛機在製造上還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麼?”
這幾乎已經是不可能更高的評價了,要知道這門課隻是要求進行氣動設計而已,製造方麵的問題,並不在考核範圍之列。
而常浩南早就對此有所準備。
“李教授您好,這個問題我們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過,這個改進型號與原型號有60%的零部件可以通用,新的零部件性能要求大體上也沒有超出米格21MF的水平,不過考慮到雷達的重量,為了保持氣動平衡,在進氣道和雷達罩部分需要應用一些複合材料減重,用量占機體總材料的大約2%。”
2%用量的複合材料對於華夏航空工業來說不能算新鮮事物,此前在殲7M、殲8B和殲轟7上麵都已經有過經驗。
因此這個回答基本就相當於‘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了’,但直接這麼說又顯得不夠謙虛,才找了個不算問題的問題。
“我看,有條件的話,是不是可以造一個縮比模型出來,去綿陽那邊吹一下風洞試試看?”
劉洪波的聲音不是很大,而且是對著另外三個老師說的,但還是有人聽到了這句話。
綿陽的風洞可不是學校實驗室裡的小打小鬨,去那裡試驗,哪怕隻是個縮比模型,也意味著方案真的有落地生根的可能。
要知道這隻是個大三的課程設計而已!
本來已經有所沉寂的討論聲再次響了起來,隻不過這一次,更多人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常浩南上。
顯然,學霸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這樣的人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