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先不說渦噴14的事情,我剛來的時候看到廠裡麵好像有什麼大動作?”
“你不知道?”
聽到這個問題的何明一愣,然後想到了什麼:
“哦對,你們這段時間在涪城,可能還沒聽說。”
“這個月初的時候,我們跟俄方正式簽訂了轉讓蘇27生產許可證的協定,所以陸續有大量的技術資料和生產設備要運到這裡來。”
聽到這個回答的常浩南也是一臉意外:
“蘇27……談下來了?”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個協定原本還要再晚兩個月,到1996年12月才正式簽訂。
“是啊,蘇霍伊方麵突然做出了相當巨大的讓步,所以談判過程順利了很多。”何明說到這裡,語氣突然帶上了幾分笑意:
“而且說起來,這件事情跟你還有關係呢。”
“這……我自己怎麼都不知道?”常浩南覺得自己好像突然跟這個世界脫節了。
“04號原型機重新首飛那次,楊總師特地讓幾個在112廠的蘇霍伊技術顧問在旁邊看了全程,然後沒過幾天,就聽說那邊的協議順利簽訂了。”
合同談判這種事情說到底,手裡沒有牌,什麼都沒用。
而經過改進之後的殲8-3,哪怕算不上王炸,也至少是四個2這種級彆。
更何況還是在牌局已經接近末尾的時候,直接虛空造出來的。
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
“可惜我來的還是晚了些,隻爭取到了兩個月時間……”
常浩南點了點頭,但心中還是不免有些遺憾。
如果說十號工程是華夏實現“戰鬥機設計自由”的開端,那麼十一號工程就是實現“戰鬥機製造自由”的起點。
一架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3噸的重型戰鬥機,就算把全套設計資料和原材料都準備好,要想真的把飛機造出來,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製造業這種東西沒有太多捷徑好走,時間和投入缺一不可,所以如果隻是提前兩個月開始的話,實際影響恐怕……
等等……
這個時候,常浩南突然想起來,剛剛何明似乎還說過,俄方在協議內容上也做出了讓步,於是又開口問道:
“那合同內容方麵……”
隨著常浩南在601所的地位水漲船高,這些東西自然也有了知情權。
如果擱在他剛到盛京的時候,問出這種問題恐怕隻會收獲一個白眼。
“根據合同,112廠要在未來10年內,生產總計118架單座型蘇27sk和雙座型蘇27ubk,第一批14架的機體全部由俄方提供,後續逐步過渡到完全由我們自行製造。”
“飛機所需要的發動機、雷達和電子設備執行單獨的子係統采購合同,除了前兩批28架之外,俄方不限製我們更換其它90架飛機的機載設備,並可以提供必要的幫助,當然費用另算。”
“除此之外,我們生產的蘇27及其衍生型號不能出口給第三國。”
具體的合同內容當然要複雜得多,因此何明隻是挑了其中最關鍵的幾個部分來說。
但這也足夠讓常浩南差點驚掉下巴了。
相比於原來時間線上麵頗為苛刻的條件,現在這份協議內容堪稱大慈善家。
多了一條蘇27ubk的生產線,以及必須由俄方提供的機體數量減少這都已經不重要了。
後麵那條“不限製更換其中90架飛機的機載設備”才是操作空間拉滿。
這意味著十一號工程甚至可以從一開始就走上“邊生產、邊改進”的路子,而不用像是前世那樣額外拖延將近10年時間。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