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吧,這方麵的事情,不是靠你我短時間內能解決的,而且跟其它的老國企比起來,112廠的情況已經不算差了。”
飛機製造畢竟是個特殊的行當,哪怕在最艱苦的時候也沒有真的斷過訂單。
而且華夏的飛機製造能力雖然跟發達國家有差距,但是跟其它行業比起來還是降維打擊的,軍轉民生產出來的產品,比如航空牌洗衣機還有沈飛牌客車的銷路也還不錯。
兩頭發力的之下,勉強維持了全廠的基本運轉,至少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下崗現象。
但也就是如此了。
要說過的多滋潤,那是不存在的。
“話是這麼說,但……”
何明微微抬起頭,看了看車間有些斑駁的房頂,以及旁邊牆上掛著的“青年突擊隊”紅旗:
“當年,很多工人被分配去鬆陵機械廠那邊生產電冰箱洗衣機還有摩托車,那時候我還跟他們說,遲早會有一天把他們召回來繼續造飛機,結果現在十幾年過去了……”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是很明顯,那些老工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恐怕直到退休也沒能再次回到112廠。
旁邊的常浩南同樣隻能沉默。
上一世他正式進入軍工行業的時候已經是2003年,儘管仍然處在低潮期,但至少已經渡過了真正的至暗時刻。
他能理解何明的感受,但對於一件兩輩子都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事情,要說共情那還是要差上一些。
更多的還是些許感慨。
軍工終究是一個市場極其有限的行業,需要靠大量輸血才能夠維持。
哪怕作為世界最大軍火商的美國,到2020年代每年的軍火出口也不過五六百億美元而已,大頭還是本國軍隊的采購。
傳統上而言,從工業革命直到冷戰前中期,軍工領域在科技發展之中都毫無疑問地處在帶頭地位。
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進步,工程技術的複雜程度也在不斷增加,想要在一個領域內實現技術突破所需要的資金、人力和組織能力隨之暴漲。
然而每年的軍費投入終究是有限的,僅靠軍工產業的規模已經很難維持這樣巨量的綜合投入。
因此整個科技領域的基石已經逐漸變得越來越民用化,尤其以航空、半導體、信息化這些新興產業為代表。
比如後世的美國,在失去了幾乎全部民用造船工業之後,即便每年仍然維持著巨額的投資,但建造軍艦的能力和水平仍然出現了崩潰式的下滑。
常浩南突然想起來了之前吳懿範給他聯係過的那一單設計軸流風扇的生意。
雖然事情很小,但卻是個不錯的方向。
軍民產業融合這條路子,未來終究還是要走的。
隻不過,不再是把軍工廠的產能轉去做民品跟彆人搶生意,而是軍民領域技術的相互融合促進。
伱要想搞軍工,那就不能隻搞軍工。
感謝書友【nkerr】的起點幣打賞!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