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華夏這邊的幾乎所有人一樣,常浩南也是吃完飯後休息的時候,通過電視新聞才得知jaa和faa之間的談判陷入了僵局——
在之前那樣的工作狀態下,大家肯定沒什麼時間看電視的,但在兩具吊艙轉入製造流程之後,他們也就順勢獲得了一段不那麼忙碌的日子。
為了這次事件,這一天的晚七點新聞專門延長5分鐘。
根據報道中提到的情況來看,之前始終抱著咄咄逼人態度,一直放風出來要以最快速度公開調查結果,並針對事故原因修改航空安全標準的美國人突然開始顧左右而言他。
對於幾乎全程參與了談判布局的他來說,自然是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因為被上過自信buff的jaa直接把對麵給打了個措手不及。
不過對於14所的其他人來說,倒是還瞧不出什麼貓膩。
然而,緊接著這條看似平平無奇的消息之後,便是一條堪稱爆炸性的新聞。
華夏和歐盟之間達成了一攬子關於航空領域技術合作的協議。
並不是之前那種簡單的華夏出錢讓國外幫忙搞研發的“合作”,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各取所需。
由於時間限製,報道中當然不可能提到雙方協議的全部內容,但卻包括了其中最關鍵的兩個部分。
也就是雙方會共同建立一個航空氣象研究中心,用於增強飛行器在惡劣氣候條件下的安全性,以及空中客車將在華夏建設其規劃中的“亞洲總裝中心”,項目選址以及與航空製造無關的廠房和配套設施建設全部由華夏方麵完成。
總裝中心最晚將於1999年12月31日之前動工,完工之後將由華夏航空工業總公司和空中客車公司共同管理,預計將會降低銷往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客機產品大約6%到8%的成本。
caac和jaa關於支線飛機適航標準互認的事情,因為事關重大,而且還有一些細枝末節的技術問題在談,所以並沒有出現在這次的新聞中。
不過就算是目前透露出來的部分,結合電視畫麵中丁高恒跟jaa以及空客方麵的代表圍在一起其樂融融簽字的畫麵,也足夠令人震撼了。
外人乍一看之下,或許會覺得這好像跟十來年之前在滬飛建立的麥道md82總裝線情況差不多。
不過,隻要稍微懂行,或者稍微敏感一點,就會發現新聞背後透露出的幾個要點。
比如這次出麵跟歐洲方麵談判和簽署協議的不再是民航局,而是國防科工委。
也就是說,華夏這邊負責對民用航空工業發展進行規劃和統籌的部門已經正式切換了。
如果有更敏銳一些的人,就會意識到,把這個空客亞洲總裝中心放在華夏,儘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總體上肯定還是華夏方麵受益更多一些。
而歐洲方麵肯定不會是做慈善的,任何協議能夠達成,一定是有對雙方都有利的部分。
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前麵那條合作建設航空氣象研究中心的內容,實際上對歐洲更加有利。
這可是一個了不得的事情。
過去二十來年間,包括華夏自己人,隻要提到產業優勢,無非就是翻來覆去的兩點,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大量勞動力。
而到了跟國外合作的時候,底牌來來回回也就是這兩張,基本上不存在什麼議價權,隻能搞搞主動權都在人家手裡的市場換技術。
當然,空客飛機在國內組裝,那相比於在西雅圖組裝的波音飛機自然會占據更大的優勢,從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這是可以預見的。
但這種完全符合市場規律的份額增長和過去那些協議裡麵的內容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彆。
市場換技術的框架裡麵,華夏方麵必須保證外方產品的銷量和利潤不低於某一個指標。
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就要直接從財政裡麵出錢補上。
相當霸道的條款。
但往往不簽也得簽。
結果這一次,雙方達成的協議裡麵竟然完全沒有提到有關市場份額的部分,在報道中也未見有“市場換技術”的字樣。
晚七點新聞裡麵的每一處遣詞造句都不是隨便定下來的。
所以,勢必已經有不少人開始琢磨這背後的形勢變動了。
“說起來,常工。”
一樣正在看電視的郭林向坐在旁邊的常浩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