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的,正是常浩南所熟悉的樣子。
不過他還是得裝作微微驚訝的樣子:
“平衡木天線麼?”
“對,其實大前年瑞典人首飛的薩博340預警機就已經用了這樣的結構,雖然在飛機的正前方和正後方分彆有60°的盲區,但可以把天線豎著裝在飛機上,整個天線結構的重量也能壓到1噸以下,應該對你們飛機設計部門更方便一些。”
“如果是8米半的天線這樣安裝,應該還可以接受。”
常浩南見火候已經差不多,便準備把那個更完善的方案給透露出來:
“不過我倒是有個稍微不一樣的想法。”
果然,王曉模露出了饒有興趣的表情:
“說說看。”
“其實,我當時也關注過一些薩博340的情況,所以在閒暇時間做了點計算。”
常浩南從旁邊拿起一支筆,與此同時郭林也順勢把一張紙放在了他的麵前。
給大佬遞紙.jpg
所謂關注薩博340aew自然是不存在的,這個型號1994年首飛,那時候常浩南還沒重生呢,隻是個雖然很努力但天賦一般的大二學生罷了。
隻不過這種事情顯然他說啥是啥。
“首先,哪怕就平衡木設計來說,薩博公司的方案也很糟糕,他們選擇了一個對飛機不利影響最大的雷達艙支架方案。”
說話間,常浩南大筆揮動,在紙上畫了幾種不同的雷達安裝方式。
“薩博340aew選擇的a方案支架航向穩定性導數為正值,起不穩定作用,而其它三種方案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不過我想說的重點不是這個,而是這類平衡木天線,無論怎麼設計,都無法避免支架在垂尾處引起側洗,乾擾垂尾來流方向,同時支架的阻滯作用又減小了垂尾上的來流速度,可以說這個支架對航向穩定性的破壞甚至還要大於雷達天線本身。”
“竟然是這樣麼?”
對於非航空專業的人來說,這個結論乍一聽確實有點反直覺,但空氣動力學的問題就是這樣,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反而事關重大。
“沒錯。”
常浩南點了點頭,手上勾勒線條的動作也是飛快:
“要想彌補這個穩定性損失,不僅需要在機尾設計兩片很大的腹鰭,還得考慮把垂尾部分也加高,要是伊爾76那種大飛機也就罷了,但運8的最大起飛重量也才60噸,經過修改之後對於結構的影響很大,還要進一步對機體進行調整,這個工作量就太大了。”
“所以咱們不如思路放開,乾脆不要這個礙事的支架,把雷達陣麵直接跟機身連接,讓天線本身作為支撐結構,這樣對於航向穩定性的影響和帶來的阻力反而都要更小,而且還能獲得更大的陣列麵積,另外在側視天線的上麵還可以再增加一個類似‘帽子’的結構,安裝兩麵前後方向的天線陣列,雖然性能肯定和側麵不能比,但至少也算是實現了360°全覆蓋。”
“這樣雖然還是會有一些影響,但隻要加兩片腹鰭就可以抵消了,幾乎不需要對飛機整體結構進行大的修改。”
繪畫這種事情也是熟能生巧,因為這段時間他經常要用類似的辦法展示方案,因此現在畫出來的東西至少已經不那麼抽象派了。
至少王曉模一眼就能看明白。
實際上,常浩南拿出來的這個方案,基本就是前世美國e737預警機的“楔尾”天線,算是對傳統平衡木方案的全麵升級。
唯一的劣勢在於楔尾結構的自重相比平衡木要大不少,因此沒辦法安裝在太小的平台上麵。
然而運8作為特種機平台的或許唯一一個優點就是載重夠大。
波音737的載重16噸,運8可以裝20噸。
多個幾百公斤根本不是問題。
總之如果空警200能提前用上這個設計,絕對可以帶來巨大的性能提升。
對於飛行員來說也是個好消息。
要知道,預警機這種東西普遍並不好飛。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