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空軍目前有14架從不同渠道購買的二手伊爾76t/td運輸機。
其中還有四架是留出來準備改裝預警機的。
儘管數量很少、都不是新機並且相關的戰術戰法也還不太熟練。
但終究已經讓軍隊體驗過大型運輸機的性能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回不去了。
在三倍於運8的載重下還能飛出三倍於運8的航程!
遠程運輸航空兵每年的年終總結交上來,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大飛機真tm的香,趕緊再多整點!
不過,部隊的呼聲高歸高,考慮到前些年華夏捉襟見肘的軍費,實在負擔不起再引進更多伊爾76或者其它大型運輸機的開支。
再加上大型運輸機相比於同為空軍裝備的幾種先進戰鬥機型號而言還是沒有那麼迫在眉睫,這件事情也就一直被擱置下來了。
但是1997年,情況卻出現了一些變化。
次要原因是由於96年的一係列事件刺激,軍費總額按照計劃猛漲了將近100億元人民幣。
同時因為幾個民航型號的發展主導權被收歸科工委係統,導致賬麵上又多出來了幾十億。
而主要原因則是,在編列1997年度經費預算的時候,一眾人驚訝地發現,由於如殲8c、昆侖發動機和霹靂11等諸多開銷巨大的項目集中在1996年下半年被提前完成,因此有一大筆原本在計劃之中的項目研發和裝備采購費用被省下來了。
這筆錢單論總數倒是並不比前麵二者更多,也就是幾十億的水平。
但裡麵卻有相當一部分的外彙配額。
放在90年代,這可是香餑餑。
主要是十一號工程技術引進過程中省下來巨額款項——
按照原來華夏這邊的心理預期,包括技術轉讓、設備、材料、人工等費用在內,整個項目期間需要對俄方支付的合同總額最低大概在70-80億美元之間。
其中要在96-97年度一次性支付的費用就有近15億美元。
但是蘇霍伊方麵去年在談判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讓步,降低了采購單價並同時減少了要求華夏直接從俄方采購的飛機數量,導致這筆支出實際上相比原計劃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也就意味著僅僅在1997年,就多出來了差不多5億美元可以用在對外引進其它技術或者裝備上麵。
這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筆意外之財。
正好又趕上伊留申集團和契卡洛夫工廠共同邀請華夏方麵派代表團訪問。
空軍方麵的心思自然也就活泛了起來。
這才有了懷國莫帶隊的這次行程。
在出發之前,科工委召開的小規模內部會議上,丁高恒把這些事情羅列總結了一下。
本意是給大家提高一下自信。
但表格剛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就有人發現了亮點。
似乎這些事情背後都隱約飄過了同一個名字……
或是直接或是間接,常浩南都在其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對此,丁高恒風趣地評價道:
“看來我們這位小同誌,還能算得上是空軍的財神爺呐……”
一開始的時候,懷國莫這次到塔什乾,甚至都想把這位“財神爺”給一起帶上。
後者在之前那次對歐談判中表現出的奇思妙想以及大局觀讓他相當難忘。
隻可惜問過之後才知道對方正在幫電科集團處理一個高難度課題,暫時無法脫身。
權衡再三之後,他還是認為讓常浩南去解決技術問題更加重要。
畢竟前麵提到過的那幾次,後者也都是通過技術手段破的局。
……
短暫的神遊之後,懷國莫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廠房裡麵停著的兩排大飛機身上。
剛剛一直沒怎麼開過口的庫切羅夫終於走到了最前麵:
“我們廠裡現在總共有2架已經基本完工,隻剩下一些整備工作需要做的伊爾78加油機,就是離我們最遠的那兩架。”
順著廠長的指向,懷國莫看到了位於隊列末端,機身上還噴塗cp字樣的兩架飛機。
旁邊的洛茲科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點什麼,但最後還是沒有出聲。
契卡洛夫廠雖然沒有從頭開始製造飛機的能力,但把這些半成品機體完工還是沒問題的。
從法律層麵上,當然可以討論這些留在契卡洛夫工廠裡麵的飛機到底有多少比例屬於伊留申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