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體一點呢?”
幾秒鐘之後,丁高恒再次開口:
“航空係統裡麵,搞航空動力的研究所可正經不少,當年三線建設的時候,給每個區域內都配了至少一個,除了目前力量比較強的盛京之外,築城、蓉城、建寧、冰城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產業規模,這個會,你準備把規模搞到多大?”
“規模可以不用很大,但我希望每一家都能派代表過來。”
常浩南深吸一口氣,然後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如果隻是想要把渦扇10給搞出來的話,那他大可不必耗費如此周章。
直接跟盛京那邊聯係然後對接工作就行了。
最多再跟涪城624所溝通一下。
也不是他瞧不起兄弟單位,實在是這功夫華夏的航空動力研發本就薄弱,為數不多有戰鬥力的力量都在盛京,具體到三代大推這種項目上,彆人能提供的幫助不說沒有,但也非常有限。
之所以要開這個會,是因為他希望能把原本分散的航發研製力量給整合起來。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華夏在航空器設計製造這方麵,雖然實力也不強,但總歸有些底子,常浩南隻要在一些關鍵技術層麵給予幫助,哪怕是貴航這樣技術相對薄弱的主機廠,都能勉強折騰出一個高級教練機來。
隻要有型號在研,那就有辦法快速鍛煉人才隊伍。
比如常浩南和姚夢娜帶出來的林示寬,如今已經快成為整個華夏數字化設計製造領域的大師兄了。
根本不用他多操心。
然而在航空動力領域,情況就要嚴峻得多了。
毫不誇張地說,除了606所/410廠和這對組合勉強有一些自主研發的經驗(大部分還是失敗經驗)之外,剩下的是真帶不動……
隻能是手把手教。
可是現在常浩南手上的項目相比一年前多了何止十倍,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四處奔波再去各地搞一對一輔導。
也沒那麼多項目給大家分彆練手。
單單渦扇10正式搞起來,就差不多能吃掉航空動力領域每年研究預算的一多半。
況且現在航發這邊還沒有獨立出來,理論上仍舊需要作為主機型號的配套才能上馬。
總之,在最近一兩年的時間之內,渦扇10應該都是唯一一種從頭開始走流程的航發型號,也是給航空動力係統練手的獨苗,最因此好是讓其它單位也有機會參與進來取取經,同時把經驗應用到對現有型號的改進之中,逐漸積累科研力量。
比如鎬京的渦扇9、建寧的渦槳6和渦軸8、冰城的渦軸5,都可以作為這一過程的獲益者。
等到這些成果逐漸反哺到軍隊建設和航空工業發展上之後,航空動力係統再說“脫離飛機型號獨立立項發動機”這種話的時候,好歹也能有些底氣。
“每一家都派人進京的話,這個動靜其實也不小了……”
電話那頭的丁高恒要考慮的事情顯然更加宏觀一些。
在京城這種地方,有很多非技術因素都需要考慮。
聽到對方在會議地點上有些猶豫,常浩南趕緊解釋:
“丁主任,這個倒不一定非得在京城開,隻要您能批準,然後把場地給安排起來就行。”
“這樣的話問題應該不大。”
丁高恒也鬆了口氣:
“更具體的事情,你來科工委麵談吧,我派輛車過去接你。”
(本章完)
<b></b>,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