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2 / 2)

說到底,麵對這種級彆的天災,本來就不可能有一種萬全之策,隻能從中選擇一個風險相對較小的。

在接下來的將近半個小時時間裡,眾人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想法,但總的來說都並不比楊寶樹彙報上來的兩種更加穩妥。

而常浩南始終並未開口。

實際上,在前幾天剛從孫惠中口中得知那邊的降水情況之後,常浩南就一直在思考能不能有什麼解決對策。

防洪抗災這種事,最有用的當然是水庫。

其次是大型工程機械。

最好還有重型直升機。

但這些東西顯然不可能在一兩個星期之內整出來。

他開的是掛,不是魔法。

而在缺少這些裝備的情況下,傳統的防洪抗災……

就隻能是靠沙袋、石塊和人牆來完成。

沙袋和石塊用來阻擋水流,而人牆則是用來減緩上遊洪峰的衝擊力。

這是一套雖然效果很好但風險也極高的辦法。

一個不慎就會被水衝走的人牆自不必說,就算是搬運石塊和沙袋,也屬於極高強度的體力活動。

要知道搶險救災可不會隻持續一兩天。

長時間連續缺少休息的情況下,還要保證搬運速度,有不少人都因此而受到不可恢複的損傷,甚至失去生命。

這個基本原理即便在20多年後也仍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好在得益於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具體的操作手段倒是改進了很多。

經過一段時間的頭腦風暴之後,常浩南終於想到了一種既可以緩解132廠內澇風險,又能夠在抗洪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東西。

組合式防洪模塊。

這個思路最早源自某些歐洲國家用的可裝配式金屬防洪牆。

不過那個東西一來成本高的嚇人,二來組裝起來非常繁瑣,根本不可能在洪水來臨的情況下及時安裝到位,實際效果十分有限。

因此華夏這邊在借鑒思路的同時,還進行了一些改進。

核心其實還是石塊+沙袋那一套。

隻是把石塊換成了經過專門設計的鋼製柱板結構模塊,而沙袋則換成了內裝高比例吸水材料的膨脹袋。

在地麵上時,體積和重量都很輕,一個壯年男性甚至能同時搬運10-20個。

但是在拋入水中之後,幾乎轉瞬之間就能夠吸水,形成密度為1/6-1.8g/cm、體積15-20升(跟沙袋基本一致)的阻塞物。

這個東西除了思路之外,關鍵技術有兩個。

一是要對金屬的結構模塊進行流固耦合係統分析和動力響應設計,以儘可能小的重量實現足夠的強度,避免被巨大的水壓衝垮——這幾乎是常浩南最拿手的工作,並不算什麼問題。

二是膨脹袋裡麵的吸水材料。

常浩南並非化工專業出身,隻是大概知道那是某種高吸水性樹脂。

而且合成難度並不大。

因為過去都是被當做工業廢料直接處理掉的。

但具體是什麼,又有哪裡能生產,那是真的一概不知。

不過,這種事情,完全可以請求組織上的幫助。

“丁主任,曹部長,我有一個想法。”

趁著一個大家都沉默著的當口,常浩南終於開口說道。

(本章完)

<b></b>,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