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出生的宋聞聰今年已經將近70歲了。
按照原本的計劃,他在完成殲7c的設計之後就已經準備退休,完全是因為放不下十號工程才放棄了悠閒的退休生活,在一線奮戰到了今天。
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他也確實感受到自己在精力和注意力方麵相比年輕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衰退。
現在殲10已經成功首飛,他最多再把基礎型號保駕護航到定型服役,至於後續更長遠的發展規劃,毫無疑問要交棒給下一代來完成。
實際上,已經處在設計階段的殲10雙座型號,總設計師就已經是楊韋了。
世界,終將是年輕人的。
更靠後一排的楊韋聽到自己的名字突然愣了一下,然後注意到宋聞聰投來的鼓勵目光。
於是他定了定神,開口回答道:
“我們目前還有兩架原型機正在生產,分彆是用作靜力試驗的02號機和安裝完整航電和火控設備測試的03號機,大概40%左右的試飛項目要由01和03兩架一階段原型機來完成,按照規劃,後麵的04和06號驗證機則會在總體設計方麵進行一次升級……”
“雙座教練型號也在同步發展,目前計劃的命名應該叫殲10s,總體設計已經基本進入尾聲,不過原型機生產工作還是計劃在單座型號基本穩定下來之後再進行……”
楊韋的回答相對概括,並沒有涉及到太多具體的技術細節和專有名詞——
你引入一個大家比較陌生的技術概念,就可能需要另外十個技術概念來對它進行解釋,這樣下去就沒完沒了了,隻會顯得整個回答冗長而缺乏重心。
但如果不解釋,一來會導致彆人一頭霧水,二來也會顯得人家不太聰明的樣子。
所以這基本是一般來說麵對非業內人士最有效的方式。
不過眼前這位首長也是搞工程技術出身,當年還差點去大學當教授,雖然並非航空專業,但有些東西一通百通,至少理解能力肯定是在線的。
“所以01/03兩架原型機,跟後麵的其它原型機會采用不一樣的設計方案,具體是在哪裡有升級呢?”
十號工程是他當年親自拍板保下來的項目,現在總算取得了一些標誌性的成果,自然對後續發展非常關心。
“我們計劃使用無附麵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簡單來說就是……”
楊韋絞儘腦汁地希望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對dsi進氣道進行描述,但麵前的首長顯然做過不少功課:
“是美國人準備在jsf項目上使用的那種?”
這個回答確實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要知道這年頭的谘詢擴散還並不算發達,像是jsf項目,還有dsi進氣道這些東西,彆說外行人,就算一些普通的從業人員,如果不是特地跟蹤行業前沿信息,都未必能知道的如此及時。
“沒錯,就是那種,結構更簡單、重量更輕、雷達反射麵積也更小,是目前最前沿的技術。”
嚴格講,在真正的柔性蒙皮技術投入應用之前,dsi進氣道由於其不可避免的優化區間狹窄問題,還是很難直接被簡單定義為“更好”。
但更先進、設計難度更大是肯定的。
“那這種最前沿的技術,我們能保證在第四架原型機上麵就投入應用麼?我是說,會不會因為追求先進性而影響到項目進度?”
懂行的領導,考慮問題顯然還是比較全麵。
“這一點您可以放心,實際上,dsi進氣道已經由常浩南同誌在另外一個型號上進行先期測試了……”
首長順著楊韋的示意,看向了一直沒有發言的常浩南。
在這一瞬間,後者非常確定,自己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閃而過的、名為“震驚”的情緒。
那個意思大概是:
“怎麼又是伱?”
(本章完)
<b></b>,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