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麼。”
他又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
“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謙虛一點說,我覺得95%的預測精度應該還是可以保證的。”
周圍的一眾人群中再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預測軸承具體會怎麼損壞這件事,對於終端用戶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一來壞了就是壞了,反正都是不能用了,要麼修要麼換新的。
二來,伱也不能指望終端用戶有專門研究這方麵的專家。
優秀的乙方,一定要默認甲方是傻子。
但對於研發和製造軸承的廠家來說簡直是神中神。
這意味著隻要他們拿到一個軸承的準確參數和運行工況,就可以預測出是否符合目標使用場景的需求,產品研發周期將會大大縮短。
連帶著對於更上遊的冶金和精密儀器領域也有推動作用。
更進一步地,如果能結合一些尋優算法,甚至可以把這個流程反過來——
在獲得了甲方提供的使用場景需求之後,直接通過計算得到合理的參數,或者至少是合理的參數範圍。
直接改變整個行業的遊戲規則。
隻不過要做到後麵這條,還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以及算法優化。
這就不是在實驗室裡能夠完成的了。
他們一百個小時隻能拿到16組實驗數據,不如大型軸承廠家一根毛。
短暫的慶祝結束之後,王欽黎首先回到了正題:
“常總,那接下來,就是要根據航空工業430廠那邊提供的技術數據,把全新軸承的參數確定下來?”
按照常浩南的計劃,第一個使用新軸承的型號應該是渦扇9。
這也是早就確定下來的。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不僅麵臨設計方麵的難題,還要使用很多新工藝和新材料。
如果等到設計工作結束才開始進行測試,不僅會拖延進度,而且把太多新東西集中堆在一起試用也會累積風險。
常浩南確實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讓新技術變得可靠,但他又不可能,也不擅長親自去打螺絲,所以把紙麵內容變成實際產品的過程,仍然會產生不可控因素。
還是要先找個相對成熟的型號來吃螃蟹。
不過,到現在這步,距離常浩南“把軸承壽命提高10倍以上”的目標還有差距。
雖然其他人已經對於現在測試結果非常滿意,但他當初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軸承參數隻是一個方麵,這件事情,可以由你們來辦。”
常浩南說著看了看旁邊檢測工位上一字排開的十幾枚測試軸承:
“我要把精力,放到材料研發上麵去。”
一群人聽後麵麵相覷。
“您還懂這個?”
一個有點高情商問題被張靖脫口而出。
常浩南背過雙手,輕輕搖了搖頭:
“稱不上懂,有些興趣罷了。”
(本章完)
<b></b>,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