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1-1發動機結構(2 / 2)

所以隻是一打眼看著旁邊人的表情,再結合這個有點無厘頭的問題,劉振響便知道了對方的想法。

“老薑,再往後仔細看看嘛,雖然總級數都是9級,但r79是3-6-1-1,這個是2-7-1-1,核心機都不一樣的(核心機隻包括高壓壓氣機、燃燒室和渦輪,風扇/低壓壓氣機不算)。”

薑甫和,燃氣渦輪研究院(624所)總設計師,主持設計研發了整個渦噴13發動機型譜,為80-90年代之間保持華夏空軍的最基本戰鬥力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然,在如今這條時間線上,由於渦噴14的支棱,更新型號的飛機已經不再需要渦噴7/13作為動力了。

而根據我國裝備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慣例,如今渦噴14已經正式裝備部隊,渦扇10正在展開研發,那麼麵向未來的第四代航空發動機也理所應當地開始預研了。

這預研的負責人,便是薑甫和。

為了進行一些參考,1996年,624所從圖曼斯基設計局搞到了r79v-300發動機的部分技術資料,而其最明顯的結構特征,便是三級風扇-六級高壓壓氣機-一級高壓渦輪-一級低壓渦輪的3-6-1-1結構。

而渦扇10的設計如今還沒有細化,常浩南在資料上畫上去的隻是個示意圖,主要功能是給後麵的部件級分析做參考,不仔細看的話確實分不太清楚……

所以才有了剛剛的一問

當然,上輩子606所在後麵真正開始搞第四代發動機的時候,發現r79的核心機哪怕榨乾也隻能把推比做到9一級,然後又隻好從頭再來,最終經曆九九八十一難把渦扇15修成正果那就都是後話了……

“不是……重點不在這……”

薑甫和往後翻了翻,發現確實如同劉振響所說,但很快又重新抬起頭來:

“這不是渦扇10麼?”

“對啊。”

劉振響點頭。

“不是第三代發動機麼?”

“對啊。”

繼續點頭。

“但這……這個總體結構……不是……”

薑甫和抬起手,比出四根手指:

“不是典型的……第四代特征?”

通過提高單級壓氣機壓比減少壓氣機總級數,從而降低喘振的可能性和發動機自重以提高性能極限,這是典型的第四代航空發動機思路。

靠傳統的8級或9級高壓壓氣機的三代航發核心機,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推比做到10以上這種水平的

大推普遍采用6級或7級,而像是ej200這樣完全不考慮後續衍生其它型號的中推,甚至采用了驚人的3-5-1-1結構。

再結合減少可拆卸零部件數量和減少支撐用結構件重量,在成本和技術的雙重限製下(儘管成本最後還是沒限製住)實現了10一級的推重比。

“這個麼……也沒有誰規定說三代航發不能用第四代航發的一些技術吧?”

劉振響摸了摸下巴回答道:

“至於更詳細的問題,等一會你可以直接問問小常同誌本人嘛。”

實際上,他今天過來,最感興趣的也正是這個看上去非常第四代的發動機總體設計。

要知道,這和之前渦噴14那個壓氣機相比,說一句一步登天也不為過。

“嘶……”

薑甫和重新靠回椅背上。

作為航發專家,他自然一眼就能看出來,由於核心機結構的領先,這個渦扇10,實際上有直接改進成第四代發動機的潛力。

“那咱們624所那邊的研究進度,無論如何都得加快才行,否則……怕是要用不上了……”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