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夥,渦噴13還是60年代水平,渦噴14已經能跟80年代早期的f404打個有來有回,這到了渦扇10……
直接追趕21世紀最先進水平?
真就一個型號二十年啊?
……
一直到常浩南講的口乾舌燥,總算是把總體設計和部件級分析模型的內容告一段落,進入了上午的提問環節。
坐在領導席上的領導們哪怕懂點技術,也不可能是航發領域的專家,所以第一個提問的,是早就已經迫不及待的薑甫和。
問題,自然是關於他心癢許久的核心機結構。
“常浩南同誌,我注意到你在渦扇10上麵使用了7級高壓壓氣機這樣的結構,當然是很先進,但我想確認一下,我們國家目前的壓氣機設計水平,可以保證通過2+7的形式實現25-26的總升壓比麼?”
“另外,同樣是9級壓氣機,為什麼要選擇2+7,而不是更常見的3+6形式?”
而常浩南的回答更是直接: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回事。”
“因為渦扇10的核心機,其實就是一台第四代發動機的核心機。”
“啊?”
“woc……”
“真……真是第四代啊?”
“……”
下麵幾乎是直接炸了鍋,好在旁邊畢竟有大領導坐著,因此還是很快恢複了秩序。
常浩南繼續解釋道:
“關於單級壓比的問題,我們已經在葉片分離流的主動控製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單級壓比相比傳統壓氣機葉片有明顯提高,通過總共9級壓氣機,完全可以實現設計指標中要求的總升壓比。”
“至於具體的技術細節,按照計劃,應該會在今天下午進行討論。”
說完之後,常浩南又在後麵加了一句重磅發言:
“實際上,如果不是考慮到這台發動機裝機對象本身的進氣道結構就有著很好的升壓能力,這個2-7-1-1結構,甚至可以把壓比做到28左右的水平,隻不過那樣的話,殲10和殲11的超音速性能,肯定就不太樂觀了。”
“所以你才特地減少了一級風扇?”
劉振響好像明白過來了什麼。
“是,不過不完全是。”
常浩南說著把ppt翻回了畫著渦扇10總體結構的那一頁:
“一般我們認為,像是al41f和f110ge132這類,使用了部分第四代發動機技術強化過的第三代發動機,叫做3.5代”
“而我們的渦扇10,它本質上是一台第四代發動機,但因為我國在材料和工藝方麵確實還有巨大的短板,沒辦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第四代發動機的部分要求,所以,隻好降低一些性能要求。”
“非要說的話,大概是迫不得已使用一些第三代發動機技術弱化過的第四代發動機,所以,我們習慣於管它叫做……第3.75代發動機。”
這種說法足夠言簡意賅,彆說專家,哪怕領導們也完全聽懂了。
意思是已經準備好進入國際領先水平了唄?
看著台下一眾已經說不出話的觀眾,常浩南離開講桌後麵,踱步來到講台中間:
“所以我才設計了推重比10一級發動機所需要的7級高壓渦輪,畢竟核心機結構不好變動,而風扇是可以後麵再加的。”
“未來隻需要在這一核心機基礎上進行深度改進,就可以開發出真正意義上的第四代航發!”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