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國產化渦扇9!(2 / 2)

整齊劃一。

這個解釋顯然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當然,大家都是正經技術人員,不可能光是聽到常浩南一個名字就這麼過去了。

所以他又用了十幾分鐘時間,詳細解釋了一下進行這些改進的原因。

“所以我們這次,要攻克的技術難點主要有什麼?”

儘管有了渦噴14的技術積累,渦扇10的研發也在高速推進之中,但就好像哪怕985大學的學生回去做初中乃至小學試題也需要花時間一樣,要把渦扇9的國產化率從70%提高到100%,也絕對不是個一蹴而就的過程。

“三個方麵。”

這次說話的是410廠的技術部部長林衛國,在鐘世宏升任副總經理之後,他便從波斯被緊急調了回來參與太行項目。

“一是把1-7級高壓壓氣機盤、軸、1-8級隔圈和相關傳動件的材料更換為國產2ovnb鋼,在組織渦噴14生產的過程中,我們協助鋼企完成了對這一材料中δ-鐵素體含量的控製。”

“二是改進低壓壓氣機盤件和葉片的鍛造工藝,采用900c下,α+β相區的熱模鍛。”

這兩條內容屬於順理成章,基本可以看做是渦噴14順利定型之後的任務結算獎勵。

隨後,林衛國從公文包裡掏出一張圖,夾在身後的繪圖板上。

“第三,是把全部的四組主軸軸承更換為對應的國產型號,複州軸承集團會負責軸承本身的生產,但是對我們來說,需要在總裝之前提前把軸承和整個支撐結構整合到一起,成為同一個主軸連接組件。”

這個已經屬於設計改進的範疇,其實是由606所負責完成。

隻不過那邊的設計師今天去開評審會了,所以抽不開身。

所以不過為了便於說明情況,他特地打印了一份圖紙帶過來。

“這樣的話,要想把軸承拆下來可就……就得把整個發動機全部拆開才行。”

楊慶畢竟經驗豐富而且對斯貝比較了解,最先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不過……倒確實可以減少大概100-120個零部件,還有25公斤左右重量。”

應該說,斯貝mk202確實不是一種非常先進的發動機。

尤其對於這條時間線上,已經順利落地定型渦噴14的華夏來說。

它唯一的優點或許在於油耗很低,但那是以中等涵道比為代價換來的。

按照國標,這台推力9噸出頭的發動機自重高達1842kg,比f110和al31f還重。

考慮到這個老式核心機哪怕壓榨到極限,推力也很難突破10噸大關,因此要想提高國產化型號的性能,最好的辦法就是摳一摳重量。

另外零件數減少也有利於降低故障率。

所以這是第四代發動機的技術趨勢之一。

例如ej200發動機的零組件數就隻有老前輩rb199的65%左右。

代價是一旦出故障可能會很難修。

“這是我們用最新技術研發的軸承,按照第三代發動機,也就是渦扇10的標準生產,預期壽命不短於發動機的首翻周期。”

林衛國輕輕敲了敲繪圖板解釋道,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隻需要在大修過程中更換整個組件即可,無需地勤人員拆開維護或修理。”

“所以……我們的渦扇10,也會用到這種技術?”

另一個人開口問道。

所有人都知道,改進渦扇9隻不過是順手而為,這些高端技術最終肯定要落實在新型號上麵。

“常總的目標是,把渦扇10的零組件數量控製在2200個以下,而現在的渦噴14是大約3150個。”

林衛國的回答言簡意賅:

“我之前算了一下,這一輪測試如果順利通過,那麼渦扇9的國產化率大概能提高到92%左右。”

畢竟主軸承和高壓壓氣機全都實現國產化之後,基本就隻剩下最後一塊硬骨頭,也就是渦輪了。

這部分要再等一段時間,用來驗證國產第三代鎳基單晶材料。

他把手中的筆放下,重新轉過身,看向麵前的一眾同事:

“按照時間表,全國產化的渦扇9,大概能在明年年中投入整機測試!”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