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特等獎,兩個一等獎。
哪怕是從1979年科學技術獎開始頒獎算起,常浩南也絕對是單次評獎中的最大贏家。
或者……
其實應該把“單次評獎”這個限製條件也去掉。
三個項目,全是第一完成人。
一般情況下,能參與這種級彆評獎的項目,一個人一輩子能主持一兩個就不錯了。
而且,就算你還有精力主持第三個,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也已經開宗立派了。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把主要完成人的名額讓給親傳弟子。
從一碗水端平的角度,評選委員會通常也會傾向於把獎發給新麵孔。
結果誰能想到,有逆天之人在二十多歲就整了個這麼個逆天大活。
要知道,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都評選一次。
這三個項目都堆到1997年度拿獎,顯然說明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同時進行,還都是主持項目……
對此,眾人隻能表示——
求求你做個人吧……
相比之下,最開始那兩個第二完成人的位置反倒沒那麼誇張了。
畢竟對於不了解內情的人來說,“影響航空安全的惡劣氣候條件預測與防範”這個項目似乎可以順理成章地解釋常浩南在殲8c項目中的地位。
而差分進化算法更是能跟電網優化那個項目無縫對接。
看上去就像是常浩南在做這三個大項目的同時,順便就對另外兩個項目產生了重大影響。
再加上這貨人脈通天,是誰都得給三分薄麵,給放到完成人裡的第二位也算是正常……
另外就是,大家現在總算是理解,為什麼前麵那個差分進化算法的成果,會被報到科技進步獎的行列裡麵了。
因為人家做過更適合申報自然科學獎的項目……
擱到正常劇本裡麵,常浩南這時候在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形象應該已經往超級大學閥的角度走了。
但他這個形象,又讓人實在跟學閥聯係不太起來。
實際上,彆說台下,就算是台上的常浩南自己也有點懵了。
在這兩天的準備過程中,他倒是也做過能同時拿兩個獎的夢。
但從來沒當過真,隻是隨便想想。
結果,現實卻比他隨便想的內容更誇張……
常浩南帶著有些懵懂的表情,接過了兩個獎杯和獎狀,以至於一時間有點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和台下展示。
當然,他今晚已經成為了絕對的主角,已經不太需要做這種多餘的動作了。
緊接著就是獲獎感言……
按照剛才劉振響的經驗,特等獎獲得者的感言不限時間。
但該說的剛剛都已經說了……
常浩南隻好轉動因為巨大的驚喜而有些暈暈乎乎的腦子,飛速組織語言。
這三個項目雖然都是公開可查的內容,但惡劣氣候條件預測那個如果展開來講,肯定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跟華夏與歐盟合作的內容。
這部分哪些能講、哪些不能講,就連常浩南自己也有些拿不準。
相比起來,反而是防洪套件更有話題度和故事性。
“再一次感謝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對我所主持項目的肯定,這不僅僅是我個人,也是所有參與項目的同誌們共同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