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常浩南給出肯定答複的一瞬間,郭立強原本緊繃著的表情驟然舒展開來,人也明顯放鬆了不少。
畢竟,這個項目絕對是個大活,如果能落實下來,那對於他們航天技術研究院的導彈部門來說無異於潑天的富貴砸頭上。
估計到他退休之前都不用再為愁項目問題犯愁。
“不過常總,我這目前還隻是個想法,之前幾天等科工委回複的時候,稍微做了一些執行層麵的初步研究,但是……時間太短,也沒什麼實質性的進度。”
說這話時,他才察覺到,就剛剛等著結果的十幾分鐘功夫,自己身上竟然已經出了一層汗。
九月初的川省確實還有幾分“秋老虎”的意味,但是這間屋子地處背陰還通風良好,顯然不完全是熱的。
常浩南微微頷首,這才重新把剛剛被推到自己麵前的幾份資料拽到近前,仔細翻閱起來。
正如剛剛郭立強所說,他在定位和導彈控製算法兩個部分確實著墨不多,畢竟這兩個部分已經涉及到理論領域,對於一般人來說不可能隻靠乾想就得出什麼結果。
但他還是對於這套多源組網探測係統的使用方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設計。
比如載機平台打出的兩發“探測彈”,應該選擇儘可能不同的彈道,連同載機本身一起,從多個角度逼近目標所在的大體位置,以捕獲長度儘可能大的有效信號數據,實現對目標的全域精確探測。
不過,這也意味著傳統空空彈那種直來直去、高拋俯衝的彈道完全不再適用,需要參考對地導彈的一些彈道特征才能滿足戰術要求。
另外就是,哪怕有了定向的數據傳輸係統,這一機兩彈終究還是三個獨立個體,而且還處在飛速的相對運動之中,要如何把互相之間捕捉到的、未必連續的雷達信號給“組合”或者說“拚接”起來,也是個不小的問題……
“不錯……不錯……”
常浩南一邊視線飛速掠過紙頁上的文字,一邊在心中暗暗對這段內容表示肯定。
短短幾天時間,郭立強就已經抓住了比較重點的兩個問題。
之前他跟對方隻能算點頭之交,沒想到確實有點子墨水……
對於常浩南來說,看一篇好的技術文獻,感覺不亞於古代那些文癡讀到一篇傳世名作。
所以也不免有些興奮,尤其翻頁時的動作也大了不少。
然而就當他準備看看再往後的內容時……
嘩啦——
卻發現下一頁是一片空白。
顯然,這份報告,它爛尾了。
常浩南心中發出了和當初羅傑·埃立諾教授幾乎相同的感慨:
“怎麼到這就沒了?”
不過最後還是繃住了。
對於一項研究來說,提出問題的重要性至少不亞於解決問題。
郭立強能寫到這一步,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畢竟,如果後麵的內容都能補上,對方壓根也沒必要不遠千裡地過來找他。
……
稍稍平複了一下心情之後,常浩南從筆筒裡抽出一支筆:
“我剛才簡單梳理了一下整個機彈組網探測係統的工作邏輯。”
郭立強過去沒跟常浩南正經共事過,但也看得出,這是大佬準備發力的姿態,於是當即把屁股下麵的凳子稍微挪近了一些。
“首先,是用機載無源探測係統對敵方超遠距離目標或低可探測度目標進行預警探測和粗定位,給載機發射導彈提供初始信息。”
常浩南的畫功這兩年進步不小,但仍然處在簡筆畫plus的水平,乾脆畫了個框框來代替:
“然後,采用載機與2枚以上主被動複合製導空空導彈聯合組網,進行高精度無源探測,這一步,我認為需要借助時差定位技術和濾波算法獲得目標的精確位置信息,為遠程空空導彈提供中段製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