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雙向奔赴(2 / 2)

那吃相未免太難看了。

大家都是體麵人,過場總還是要走的。

所以,常浩南在接過那個來自丁高恒的電話之後,又在京城多停留了幾天。

理論上,這次對方過來的行程裡麵沒有拜會火炬集團這一項。

但實際情況並不好說。

這個年代從外國飛到國內,甭管最終目的地是哪,基本都得從京城、滬市或者港島這三個地方落地。

這個歐洲來的代表團,既然是抱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想法過來,第一個落腳點自然會選在京城。

而華夏這邊也知道對方有找自己談判的目的,但又不好明說,所以為了創造機會,給整個行程的前三天全都安排上了各種務虛會。

在這樣的雙相奔赴之下,兩邊自然很快接上頭,並分彆拋出了自己的價碼。

歐盟希望華夏將對歐貿易中的至少70%轉為用歐元結算,作為交換,他們願意放棄對歐洲宇航集團將空中客車A320、330飛機部分零部件生產線遷出歐盟的行為進行補償性征稅——

原本空客要把一部分供應商轉移到中國,這會導致歐盟境內的工作崗位減少,所以過去給予他們的一些優惠政策就會取消,這個錢得補上。

轉移的產能越多,補交的稅金,其實也就是罰款,就越多。

算是一種產業保護的限製。

而現在,這個錢我不收了。

換句話說就是允許,或者說是鼓勵空中客車把供應商轉移到華夏。

畢竟後者在產品質量達標的前提下,產能和成本都有非常巨大的優勢。

而華夏方麵,雖然常浩南並沒有直接參與談判,但還是通過一份直達天聽的報告闡述了自己對於這個航空產業園的態度。

在最早規劃承接歐洲航空產業轉移的時候,最終目標就是在華夏建設一個“亞洲總裝中心”。

就是把空客賣到亞洲,至少是東亞和東南亞範圍內的飛機,當然主要是A320和A330這兩個型號,全都放到華夏來進行大部件總裝。

當然,在兩年前的這個時候,華夏對於“按照歐洲最新產業標準生產一架乾線客機”這件事情,還是沒什麼把握的。

那個時候華夏雖然總裝過一些MD82,但那都是按照80年代中期的技術要求生產的。

到了如今的世紀之交,彆說歐洲,連華夏自己的標準都滿足不了。

所以才準備循序漸進,先在華夏生產一些非核心的、技術要求比較低的零部件,待生產能力達到要求之後,再考慮總裝的事情。

不過,那時候連常浩南本人都沒想到自己和整個華夏的航空工業能有這麼牛逼,在隨後的兩年裡發展到可以直接反向指導歐洲人設計航空器的程度。

而在生產方麵的水平雖然還要差上一些,但也通過幾個項目,尤其是生產C808客機實現了相當程度的飛躍。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人還是隻願意給出部分零部件生產線作為條件,實在是顯得不夠有誠意。

畢竟給歐元站台,那也是有風險的。

除了金融領域提出的對等條件,比如按照更加優惠的彙率簽訂人民幣-歐元定期互換協議以外,至少要在產業層麵多開一些口才行。

比如把更多涉及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工藝,像是碳纖維自動鋪絲生產機翼之類的流程引入國內。

或者提前開始落實亞洲總裝中心。

總之,歐元都已經成了現在這德行,能找見人站台就不錯了,條件自然得開的狠一點。

本來常浩南還覺得,這一套組合拳雖然不能算是趁人之危,至少也有點落井下石那意思。

就算能談下來,總歸也得僵持一段時間。

不過很快,美國人就送上了一記助攻。

在4月中旬某一天的早上,歐元開盤就跌破了1.0100。

這意味著距離1:1這個關鍵節點,基本隻剩下最後一哆嗦了。

各位不要在評論區直接提相關曆史事件,風險很高容易導致額外的審核,這幾章能完整發出來本來就不容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