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2 / 2)

隻有對於懂行的領導來說,控製室裡麵那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屏幕和參數,才是比設備本身更有吸引力的部分。

首長抬手推了推黑框眼鏡,對跟在旁邊的常浩南問道。

“我記得,這個項目之前上報的時候,說的是在80年代青華大學研發的那台6.8萬噸水壓機基礎上改進的?”

能一上來就問出這個問題,顯然說明是早就看過相關的技術資料。

有備而來。

“沒錯。”

常浩南做了個深呼吸,把自己的心態稍微平複了下來:

“像是液壓機構、糾偏係統、電氣設備、傳感器還有輔助設備等部分,沿用了很多當年就取得的成果,否則也不可能隻用這麼短的時間就投入試生產。”

聽到這個回答之後,首長又稍稍伏低身子,仔細看了看麵前的圖紙::

“這次來之前,我專門去看過當年那部鍛壓機的設計方案,跟你們造出來的這台相比,差異好像還是蠻大的嘛……”

“是的,之前那台在總體設計上采用的是當年沈院士獨創的‘正交預緊機架’,算是預應力鋼絲纏繞機架的一種。”

麵對提問如此細致的領導,常浩南也隻好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應對:

“不過,我們在研發過程中,發現這種機架更適用於2萬噸以下的中小型模鍛壓機,要想在7.5萬噸這種級彆上麵應用,需要攻關的問題太多,而且還都是我國比較薄弱的技術領域。”

“所以,在確定總體設計方案的時候,我們最終選取了C型板結構的機架,在思路上類似蘇聯那兩台同樣是7.5萬噸的設備,但設計上更進了一步,使整台設備在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方麵有了明顯進步。”

實際上,常浩南打最一開始就沒準備走鋼絲纏繞機架的技術路線。

隻不過當年寫可行性彙報的時候,他本人的影響力還沒有現在這麼大,為了提高通過率需要找一些過去有底子的項目背書,這才把那台6.8萬噸水壓機的研發方案給寫了進去。

如今領導一看這基礎結構都不一樣的圖紙,心裡肯定也明白是怎麼回事。

但常浩南也不能當著人家的麵直接說我那時候就是隨便一寫騙騙你們,實際上早就另有計劃……

那未免有些太跳臉了。

有些事情,心照不宣就好。

“這設備的工控係統,也是我們自己研發的?”

首長示意放下麵前的圖紙,重新看向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各項運行參數。

“除了一些像是液壓油這樣的耗材,以及電子元器件和傳感器這類輔助設備之外,整台設備從紙麵設計到工程實現,都是由我們自己完成的。”

常浩南果斷地回答道:

“至於那些暫時無法國產的部分,我們也正在積極跟相關行業的領軍企業聯係,目前已經召開了三次需求對接會,爭取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實現國產化替代,或者至少是備份替代。”

“……”

一連串問題之後,始終維持著不苟言笑的首長總算輕輕點了點頭,顯然對於設備的狀況相當滿意。

“看這上麵的數據,試生產過程應該已經走到最後一步了吧?”

他指了指電腦屏幕上的一條曲線,並沒有等待常浩南或者其他人回答,便又繼續道:

“這個工作缸壓力曲線我還是看得懂的。”

“既然已經快要結束了,我們就先下去等一等好了……”

大領導已經發了話,其他人自然隻有跟上的份。

一行人便浩浩蕩蕩離開控製室,下樓來到車間裡麵早已搭好的觀禮台旁。

……

幾乎與此同時。

歐盟國家高級代表團的參觀位置則位於廠房的另外一邊。

畢竟是外國人,在這種重大場合還是要做一下物理隔離。

安妮·科倫坡在走進這裡的第一時間,就被麵前這台數層樓高、需要刻意仰起頭才能看到頂部的設備給驚到了。

她雖然也算是技術人員出身,但一來已經基本離開一線研發崗位,二來哪怕在離開之前,也主要負責紙麵工作,因此並未見過法國國內的那台同類設備。

“我覺得……他們可能是真的做好了準備?”

安妮有些遲疑地向旁邊的伯納德·齊格勒確認到。

後者作為老牌飛機設計師和航空工程師,自然不會被這點小打小鬨給鎮住:

“還不能這麼說、”

他微微搖了搖頭:

“光是有一台設備證明不了什麼,機身關鍵位置有很多大尺寸鍛件,對於工藝的要求甚至比對設備本身的要求更高……”

“當年我們從蘇聯買來那台6.5萬噸水壓機之後,從第一次成功啟動,到鍛造出符合要求的大尺寸產品,中間足足花了將近三年時間,這還是在有蘇聯技術人員提供指導的情況下,而他們這台設備本身甚至都還沒得到驗證……”

“我不會說他們肯定還沒做好準備,但無論如何,現在都沒有理由太過樂觀。”

“但是我剛剛進來之前,看他們在工廠裡麵貼的那些宣傳標語,都是說今天就要進行試生產了?”

得益於她和丈夫兩個人都跟華夏這邊有密切的業務聯係,安妮這些年來也多少學會了一些中文。

齊格勒這是第一次來華夏,自然不可能看得懂那些方塊字是什麼,但也能看得出來這是在進行生產之前的最後準備。

不過,就他的經驗而言,試生產跟實際生產之間的差距……

還是比較大的。

“女士,一般來說,試生產都會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甚至是象征性的工件,比如最簡單的,一塊長條形或者半圓形的鋼板。”

齊格勒看著已經開始緩緩複位的液壓缸,對旁邊的安妮解釋道:

“而飛機隔框的結構可要比試生產出來的工件複雜太多了,可以說根本不是同樣一回事……”

就在二人聊天的功夫,另外一邊的領導和嘉賓也已經完成了入座,一名主持人開始介紹今天試生產儀式的大致流程。

這個年代還沒有條件配置自動翻譯設備,也不可能給每個代表團成員都配翻譯,因此隻能對講話內容進行概略性的解釋。

“你能聽懂台上的人在講什麼麼?”

齊格勒問道。

“語速有點快,大概意思是為了慶祝他們國家建立50年什麼的吧……”

安妮畢竟不是漢語專業,能聽懂的信息甚至還不如剛剛翻譯提供的概略版本。

不過這也不重要。

他們等會還有更加詳細的座談環節,有問題到那時候問就行了。

一番講話和慶祝操作之後,鍛壓機的加載橫梁總算緩緩升起。

試生產出來的工件在兩根吊臂的牽引下,從上下梁之間被緩緩牽出,接著升到半空。

“你看,就像我剛剛說……”

齊格勒的話說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因為他看到的並不是一塊鋼板。

而是一個明顯的飛機隔框。

隻不過不是客機的。

而應該是戰鬥機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