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渦扇10技術來源的這些風言風語,如果隻是在國內流傳,那本質上不會超出小作文的概念和影響力。
但如果國外的報道,而且是嚴肅報道也參與進來,反倒不是壞事。
實際上,對於一種很快就可能進入量產和服役階段的發動機來說,諸如結構設計之類的基礎信息,是不可能長期不為人所知的。
畢竟你要給基層單位下發維修保養手冊等技術資料,而這些東西到了基層,時間一長,要想滴水不漏根本就不可能。
之所以外界對於渦扇10的認知會偏差得如此離譜,主要還是因為常浩南的動作實在太快了。
從確定設計方案,到子係統設計,再到部件級測試、台架測試以及目前的裝機測試,都在密集的不到三年時間裡一氣嗬成。
尤其是牽扯範圍較大的裝機測試,甚至集中在1999年初至今的這大半年時間裡。
而且,從設計到測試,全都是一把過,根本沒有返工過程,把知情者的數量降低到了最小。
換句話說,見過太行具體長什麼樣的人彆說是退役或者退休,甚至連年假都有可能沒來得及放過。
整個項目幾乎是在一個半封閉的環境下運轉著。
泄密的機會自然就少了。
而對於外界來說,他們也習慣了航空發動機動輒十年甚至更長的研發周期。
渦扇10才三年沒什麼新消息,正常情況下也不會有人往已經推倒重來這個方向去想,現在新發動機橫空出世,不靠譜的自然完全是瞎猜,而哪怕是靠譜點的分析人員,也隻能往cm56這個唯一的線索上麵去先射箭後畫靶。
當然,從技術角度來說,總體設計方案這種大麵上的信息其實沒那麼重要。
就比如cm56的總體設計方案,隨便找個伺候波音飛機的地勤基本都知道。
甚至發動機本身也跟著客機一起往全世界賣,想拆了研究都可以。
但也沒見誰能原樣複刻一個出來。
說到底,造航發要是這麼簡單,那航空發動機也不用當什麼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了。
但如果具體到渦扇10上麵,倒是可以利用這個信息差——
既然外國人覺得咱這型號是cm56核心機發展出來的,而且還分析的頭頭是道,那咱就順著他們。
既不直接承認,也不直接否認,被問起來就是暗示三連:
懂的都懂,不多解釋,你細品吧。
這麼一來,至少也能讓西方陣營內部來一輪狼人殺——華夏人把cm56玩的這麼溜,那肯定是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把相關技術資料給賣了。
最後就算此事不了了之,或者渦扇10的實際情況過些年被曝光出去,也能達到破壞對手內部關係的效果。
而且,法國人在這個敏感的時間節點找上航空動力集團搞合作,大概率也是與此有關。
畢竟cm集團就是斯奈克瑪和通用電氣聯合成立的。
隻是暫時還不清楚,對方到底是想要調查“技術泄露”的情況,還是有什麼其他目的……
想到這裡,常浩南重新拿起電話,撥通了章亮平辦公室的內線號碼……
……
他交給章亮平的任務,顯然不可能在一兩天內就完成,因此,在處理完這個小小的突發情況之後,常浩南還是按計劃回到學校,開始著手開發具體的流形學習算法。
相比於之前投稿給數學年刊的那篇純理論論文,這才是他重點關注的方向。
國慶節之前,常浩南已經整理出了兩個基本的算法思路,由姚夢娜和他分彆選擇一種繼續研究。
雖然他現場構思出來的結果不可能一步到位就是最優解,但至少足夠有代表性。
第一類是全局思路,在降維時將流形上鄰近的點映射到低維空間中的鄰近點,同時保證將流形上距離遠的點映射到低維空間中遠距離的點。
而第二類則是局部思路,隻需要保證將流形上近距離的點映射到低維空間中的鄰近點。
比較起來,前者更加直觀當然也隻是相對直觀,但計算複雜度很高,對於硬件水平和算法設計來說都有一定挑戰。
局部思路更加抽象一些,且距離較遠的點與點之間的對應關係不明確,但計算量比較小,似乎更適配眼下這會的計算機性能。
而這一次,是姚夢娜主動在幾天後找到了常浩南。
不過,並不是因為前者已經按照全局思路構造出了算法。
或者說,確實搞出了算法,但發現走進了死胡同。
“常總,我用構造出來的等距映射算法對三維空間中的二維流形t, s, x】進行了數據點生成優化測試。”
姚夢娜把幾張紙放到常浩南的桌上:
“對於完整的曲麵,算法的效率還算不錯,基本恢複出了完整的s曲麵的生成坐標。”
“但如果我在二維流形上挖掉一個長寬都是π的正方形區域,相當於在表麵開一個洞,這在實際應用中是很常見的情況,那麼生成出來的坐標就會發生扭曲,導致空洞的麵積變大,而且成為了一個近似橢圓形的區域……”
“……”
簡單來說,就是不好用。
“流形存在空洞,就意味著與流形等距的歐氏空間的子集非凸,計算流形上樣本點間的最短路徑時所產生的偏差增大……”
姚夢娜發現的這個問題,對於常浩南來說也是尚未研究過的領域。 好在全局思路比較直觀,所以他可以現場分析。
“也就是說,要想使用等距映射算法,或者擴大一些來說,要使用全局算法,那麼流形對象就要滿足等距於一個歐氏空間子集以及這個子集是凸的條件。”